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图片 周边 查看内容

三国菜谱

2019-5-16 16:31|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9687| 评论: 0

摘要: 蟠龙黄鱼:“蟠龙黄鱼”是京菜中的古典名菜,相传还是三国时候东吴君主之妹孙尚香所创制的呢。 周瑜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赤壁之战使曹操一统天下的美梦灰飞烟灭,其百万雄师毁于一旦。此役是东吴和西蜀联合作战 ...



关公赤兔:

关公土山约三事,护着二位皇嫂投降曹操来到了许都。二位皇嫂思念刘备,终日茶饭不思,日渐憔悴。关公郊外打猎,用野味调养嫂嫂。一日,草中窜出一只兔子,亲兵追赶不上,关公张弓,扣满一射,“嗖”地一声,兔子倒下。关公面对兔子的跑速,忽然想起古书上“兔子走火如马则追风逮日”的记载,不禁心想:我若能有一匹如兔子跑速般的战马,来日寻兄指日可待。无巧不成书,关公心想事成。曹操为了把关公收在麾下,善待有加,特把缴获吕布的那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赐于关公。关公设宴答谢曹操赐马之情。老军端上一道兔子风味,曹操问:“什么肉?”关公说:“动如脱兔。”曹操一听,此乃《孙子兵法》所言,佩服关公英雄。二人对坐,赤兔下酒,谈笑风生。从此,“关公赤兔”佳肴,留下美谈。

 

将军过桥: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兵夺取了襄阳,又出动大军直取江陵,想一举消灭刘备。刘备被曹兵追至当阳,命张飞断后。张飞令军士在当阳桥后的树林里砍下一些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里往来奔跑,卷起漫天尘土。张飞独自一人在桥上横矛立马,怒视以待。待曹兵追近,张飞一声大喝,犹如晴天霹雳,吓得曹兵目瞪口呆。曹操见树林中尘土飞扬,恐有伏兵,急令军士撤退。曹兵撤走后,当地百姓闻知张飞在此,便献上烹好的鱼让他充饥。张飞饥不择食,连声称好。问其菜名,一老者想了想说:“鱼因将军来,菜为将军吃,当阳桥上一声吼,吓退曹兵百万兵,就叫它‘将军过桥’吧!”

将军过桥,又叫“黑鱼两吃”,是用黑鱼、鸡蛋清、水发玉兰片、黑木耳、鸡汤及多种调味料烹制而成。此菜鱼片细嫩,鱼肠香软,汤羹浓鲜,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即能佐酒又可佐餐。

 

张飞牛肉:

想认识张飞,去阆中吧,那里有他太多故事,更有传奇!张飞曾在此做了7年太守,阆中却将他的故事传说了千年。在阆中人的心中他决不只是一个旧时戏剧舞台上的黑脸勇者,同时也是一个智者,一个仁者——脸黑心红。于是人们把当地的一种特产牛肉命名为“张飞牛肉”。细细咀嚼,“张飞牛肉”确能很好地诠释张飞的性格。

张飞好饮,嗜酒如命,甚至最后死也死在酒上,而卤牛肉下酒当然是绝配了,这很符合张飞的饮食逻辑。史书记载,每每征战获胜,张飞便喜欢用一种经过特殊卤制的牛肉犒赏将士,这很可能就是现在“张飞牛肉”的雏形。再加之张飞牛肉一如张飞本人的形象,表黑心红,黢黑皮面下,切开则是一片红心。

 

瓦片鱼:

起源于三国时期的美食“瓦片鱼”经人挖掘整理重现百姓餐桌。据史料记载,“瓦片鱼”乃三国时期名将张飞镇守阆中时所发明,在川北阆中地区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目前几近失传。

章武元年(公元221)张飞任巴西太守,驻军阆中,他发动军士“垒石成灶,汗瓦为鼎,茅草为薪,炙烤鱼食”、“炮生为熟,焰而食之”,因烹制方式自然独特,“瓦片鱼”吃起来鲜美而不腥臊,香而不油,肉质细嫩,犹以冷热兼可食用,深受军民喜爱。

瓦片鱼”的烹调方法很特别,首先是将新鲜的鲫鱼加上各种不同的佐料和香料,再将鱼放在特制的瓦片上用文火烹调两小时,这样一来,鱼肉既无鱼腥味,而且带有自然的香味,味道特别好吃。

 

新野板面/张飞板面:

新野板面滋味鲜美、形态独具、口感耐嚼,在豫西南和鄂西北一带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传三国时,刘备为恢复汉室与关羽、张飞屯兵新野。张飞因力猛食量大,对厨师烹制的光滑细软的面条很不满足。为了适应其口味,厨师反复琢磨,终于摸索出这种“板面条”。张飞尝后,连连称赞,遂常食此品。

制作新野板面有三大关键:板面要做好,臊子要质高,配菜要精细。其中板面的制作非常有趣。将面和好饧好后,用力揉盘,搓成长条,揪成50克大小的剂,搓成小条,抹上油,一层层排在案上,撒上面扑,用手按扁,擀平,左右手各捏一端,拉长后再折合回来,一手捏住,一手用小擀杖插入另一端,在案板上伸展摔打,拉成宽窄均匀、筋柔透明的面片。如果吃圆条,可将小剂搓圆,反复折合摔提,便可制出粗如香柱的“一窝丝”。若将小剂按扁,擀平,撒上面扑,再卷成圆条拉摔,可制成“空心面”。

 

马蹄酥鳝

三国前期,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结为生死之交。一次混战中关羽被曹操部下生擒。曹操十分欣赏关羽的为人,欲留关为己效劳,无奈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无论曹操怎样款待,始终不从。后关羽乘曹操赐之骏马赤兔离开曹营,奔向刘备。一路上昼夜兼程,马不停蹄,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艰险,终于冲出曹地回到刘备的身旁。刘备因为关羽的归来极为振奋,立即吩咐摆酒设筵为关羽洗尘,并特意叫厨师做了一款色泽金黄形似马蹄的莱肴,关羽不解其意。刘备笑曰:“此菜是用黄鳝、猪肉经油炸制成,名曰:‘马蹄酥鳝’,寓弟乘龙驹骏马回到我身边之意”。关羽听后连说;“好菜、好意”。后关羽驻守荆州时因经常思念当时情景,便叫厨师作此菜食用,并叫兵士好生侍候赤兔马。如今在荆州博物馆内还存有当年喂赤兔马的马槽,马蹄酥鳝一菜也流入民间,成为荆楚之名肴。

原材料:

黄鳝500克,猪肥瘦肉300克,麻油20g,水淀粉150克,鸡蛋1枚,醋30克,白糖75克,酱油30克,姜汁5克,精盐2克,蒜泥5克,排骨汤100克。

做法:

1、将鳝鱼宰杀去尾、骨,剖成5条鱼肉,皮在下,平铺在砧板上,用刀轻斩成人字形,抹上水淀粉。

2、猪肥瘦肉斩成茸状,加鸡蛋、水淀粉、精盐,一起盛入碗中搅拌成肉茸糊,将肉茸糊抹在鳝鱼肉上,用双刀轻轻地在肉茸上排剁,使鱼与肉粘连在一起。

3、炒锅置旺火上,麻油烧至七成热,将抹有肉茸的鳝鱼皮朝上,肉朝下,逐条放进锅内炸2分钟捞出,等油温又升至八成热时,将鱼再次下锅氽炸至酥捞出,在盘中码成马蹄形状。

4、原炒锅倒出余油,仍置旺火上,下姜汁、蒜泥、醋、酱油、汤汁一起煮沸,用水发淀粉勾芡,淋麻油25克搅匀起锅,淋在马蹄酥鳝上即成。

 

馒头

馒头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创造者据说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

蜀汉建兴三年(225)秋天,诸葛亮采取攻心战,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后,班师回朝。大军行到泸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诸葛亮精通天文,但这突然的变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请教前来相送、对这一带地理气候非常了解的孟获。孟获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战死在这里,这些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用49颗人头祭供。”诸葛亮想到这祭品用人头,这代价也太大了。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作“馒首”。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做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

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下来。因称为“蛮头”太吓人,人们就用“馒头”取代。久而久之,馒头成了北方人的主食。

 

剑门豆腐:

俗话说: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剑门豆腐始于一千多年前的蜀汉三国,大将军姜维兵败汉中退守剑门后,钟会紧追不会,逼至关下,日日喊杀不休。姜维因兵疲不能战,马困不能骑,无法迎敌。地方官便发动关内所有百姓,家家磨豆浆,户户做豆腐,以豆腐犒劳士兵,以豆渣饱喂军马。数日后,姜维兵马体力大振,终于打败了钟会。从此,民间竞相制作豆腐,并在剑门世代流传。apn川味坊四川美食网

剑门豆腐有其独特之处:一是制作剑门豆腐的黄豆产于剑门山的沙石土壤中,生长期长,含有比其它地方更多的蛋白质和脂肪;二是剑门豆腐是用剑门山最坚硬的石头做成的石磨磨浆,它磨的浆细、渣少;三是制作剑门豆腐和烹调时使用的是剑门七十二峰的剑泉水。如今,剑门豆腐的制作技艺越来越精,花样品种越来越多,烹调方法有炒、炸、熘、烧、炖、氽、凉拌等,能制作180多道豆腐佳肴。

 

新繁泡菜:

公元三世纪中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皇室后裔刘皇叔(字:玄德)于汉中桃园三结义,聚天下精英,遂三顾茅庐,诚邀诸葛孔明先生出山相助,火烧新野,血战长板,赤壁大捷后率大军入川,所向披靡。

数日涉至新繁郡,众将士水土不服,饮食不思,身体疲乏,斗志锐减,军师孔明深感忧虑,乃微服寻访,见众百姓户户皆用新鲜蔬菜加天然香料、料酒、盐投入盛有清水的土陶坛中泡之,天然而成脆嫩芳香之开胃美食,尤以酒肆、菜馆中的泡菜色香味最佳,遂回军中,官兵品尝,食欲倍增,士气高昂,再扬军威。收马超、克西凉、七擒孟获,定都成都,与魏、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孔明叹曰:“天府之国,地灵人杰,民以食为天,新繁泡菜,天下一绝也。”故“新繁泡菜”代代相传,流芳千古,名满天下。

 

方山全羊汤:

滇西大裂谷边缘的百里方山,是旅游避署的好去处。方山之景,有七星桥、诸葛营、观月岩等。信步探幽,令人留连忘返。方山的野味美食,惹人垂涎,而最为叫绝的,则是方山全羊汤。

提起方山全羊汤,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为平息南地之乱,率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曾于方山安营扎寨。将士进山,野羊远遁。但见大片萝卜绿茵茵煞是惹眼,有的已被野羊踏出土面,山风激荡,顿时,萝卜气息甜丝丝扑鼻而来。但蜀军纪律严明,无一人偷食。当地土著彝人对丞相官兵消除了敌意,决意以礼相见。

入夜,丞相应邀率几员大将赴约一到寨门,主人立即出迎。进得堂屋,受主人大礼于火塘上方落座。客主共围火塘,井然有序。彝寨长者端起酒碗,高过额头,以自制荞麦酒敬客。适值酒意酣畅,一补子(彝族小伙子)拉进一只刚捕获的野山羊,当客人面杀倒,去其头脚,剥落羊皮,在一木板上飞刀弄刃,取出肠肚,空其粪便,而后以两寸长短切之,扔进一火吊锅,锅盛清水,置于火塘之上。另一补子以山草烧去头脚细毛刮净,与羊身一并砍成二寸见方的坨坨肉,倾入锅中,众人拾柴,猛火煮沸。后又弄一筐新鲜萝卜,切成坨坨,并煮锅中。待沸,再加人辣椒、盐巴、野花椒、野菝子之类的佐料,以文火相煨。

主客畅谈略一锅草烟之时,羊肉气息始从吊锅滋出,令人垂涎。此时,长者手握一削尖木棍,戮了坨羊肉递给丞相;丞相彬彬有礼接纳,却疑惑不解,不知何以下口。丞相略想:老夫南征北战,见识不少,此方吃法甚为奇妙。长者看到此景,又戮一坨,双手捏住啃了起来,垂相及时效仿。食之,顿觉肥而不腻、瘦而不绵、香嫩可口。再以土碗盛羊汤细品,清爽甘甜,奇香无比。

席间,垂相询问此野味美食奥秘,长者笑而答之。其实,方山全羊汤突出四大特点:一是羊属野山羊,吃百草,喝山泉,得山林中精华一;其二以肚杂头蹄全锅煮,不沾生水,其昧自然协调;其三肠肚不洗,而吃时锅下是文火,脏物沉底,野味却不失;四是萝卜种于山野,施用农肥,加之-一树叶飘零,腐蚀成土为其养料,故萝卜独具甘甜特色,炖全羊汤少之不得。另羊肉煮六成熟即吃,不可过火。

丞相听时,不断点头称是。食罢,主客醉意朦胧,丞相挥毫泼墨,写下“野食美哉全羊汤”之句。回营途中,寒风徐徐,孔明丞相却未感冷意,反觉温热舒坦,真气上窜,经络通畅。丞相这才想起长者所言:此全羊汤食后舒经活血,滋阴壮阳。

诸葛亮渡庐回蜀,方山全羊汤吃法也随之流传各地,时至今日,随众口不同而吃法多变化,花样繁多,有当归全羊汤、党参全羊汤等等。而正宗吃法仍在南高原上的方山,只是羊肠须清洗后再入锅也。


12345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3-28 21:58 , Processed in 0.1357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