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诸葛亮诫子书是写给谁的

2022-4-7 15:00|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3835| 评论: 0|原作者: 成长

摘要: 三国诫子书中,影响力和传播力最大的,毫无疑问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

三国诫子书中,影响力和传播力最大的,毫无疑问是诸葛亮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封书信不见于《三国志》等正史,首见于唐朝编纂的类书《艺文类聚》二十三卷,题作《诫子》,互见于宋朝《太平御览》四百五十九卷,仅将“慆慢”改为“淫慢”。一般认为是诸葛亮所作,写给他的独子诸葛瞻。


诸葛瞻生于蜀汉建兴五年,其年诸葛亮已经四十七岁,中年得子,自然是爱若至宝。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曾写信给东吴的兄长诸葛瑾,提及年仅八岁的诸葛瞻,仍然不掩喜爱之情:“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而不久后,诸葛亮就病逝于军旅之中,因此许多论者认为,这封《诫子书》是诸葛亮在临终之前写给幼子诸葛瞻的,其目的就是在于教导儿子立志笃学,成为一名才德兼备的君子。


《诫子书》仅有寥寥八十六字,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追求“静”与专注,切忌怠惰险躁。书信开篇就是一句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认为“静”可以修养身性,“俭”可以培养品德。这和诸葛亮自己的为人为学是一致的。当初诸葛亮躬耕于草庐之时,手不释卷,耐得住寂寞,沉得住心气,不急于入仕,不受乱世滔滔的干扰,直至27岁受刘备三顾之邀出山辅佐。这期间他一直保持了一种“静”的境界,这也使得他能够潜心治学,冷眼旁观,将天下大势运于掌中,厚积而薄发,成为一代名相。而此后,从布衣之身到位极人臣,诸葛亮在个人生活上始终保持简朴的作风,以至于“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品德操守几乎无可指摘。正如曹植所说“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诸葛亮首先以身作则,继而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儿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又是一大金句,这其实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进一步阐述,“淡泊”与“俭”对应,“宁静”是“静”的细化,再次强调了学习贵在专心致志,为人贵在淡泊名利。这是诸葛亮经数十年修得的治学境界和道德境界,也希望将此作为家风传递下去。但诸葛亮不会想到,这两句名言在后世的影响力有如此之深远,以至于成为中国人自我勉励的第一格言,并且几乎成为追逐风雅之士题字相赠的“标配”,被悬挂于众多客厅与书房墙壁上。


多年前,我曾将一位朋友书写的书法作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送给一位美国友人,考虑到他一定会问及这幅书法的含义,我便检索了一下这句名言的英文翻译。在检索过程中,我却意外发现了它与英文的一句励志名言“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继续前行)”产生了奇妙的暗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英国政府为了鼓舞民众士气,在海报中撰 写 了“Keep Calm and Carry On”这句话。后来这张海报被许多商家印刷发行,成为颇为流行的装饰主题。这种跨越时代与文化的巧合,正说明了人类某种共通的境界追求。


在《诫子书》的后半段,诸葛亮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教育儿子戒急戒躁,珍惜韶华,发愤图强。书信最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与汉乐府《长歌行》中那句著名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遥相呼应。诸葛亮因为长期统军在外,无法在儿子身边亲身教导,因此他最为担心的就是儿子将大好年华荒废,虚度光阴,到老了一事无成,悔之莫及。


如果这封《诫子书》的确是诸葛亮写给诸葛瞻的,那么诸葛亮泉下有知,或许会有些失望。因为诸葛瞻在诸葛亮死后,一直生活在较为舒适的蜀汉大后方,凭借着自己特殊身份娶了公主、授骑都尉,官爵累迁,直至担任了卫将军、平尚书事,但是他才能平平,毫无战阵经验,且与主张北伐的大将军姜维矛盾重重。史载诸葛瞻“美声溢誉,有过其实”。炎兴元年(263),诸葛瞻在涪县抵御魏将邓艾,不听黄崇的正确建议,致使用兵失策,让邓艾长驱直入,最终与儿子战死绵竹。尽管诸葛瞻以身殉国,忠义可嘉,但他平庸的一生,的确有负人们对诸葛亮之子的期许。


不过,《诫子书》写给的对象还有另一种可能。在《太平御览》四百九十七卷,另载有一篇诸葛亮的《诫子书》(习惯称《又诫子书》),其中写道: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这篇家信对儿子的训诫就更为细致了,细致到了喝酒这件事情上。信中说,设宴饮酒应当合乎礼节,适度而至,尽到了礼节就应当退席停饮,以达到和谐的境界。若是主人兴致正高,宾客也还有兴余,就可以饮酒至醉,但绝不能喝到昏乱失礼的地步。


然而,诸葛瞻在诸葛亮去世时年仅八岁,按常理来说,诸葛亮不会对这样年纪的孩子叮嘱饮酒的礼仪。因此,另一种观点认为,《诫子书》《又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一位成年儿子的书信,即诸葛亮的养子诸葛乔。


诸葛乔本是诸葛瑾的次子,他与兄长诸葛恪年纪轻轻就在东吴名噪一时,时人评论他“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诸葛亮起初无子,便向诸葛瑾请求将诸葛乔过继为自己的嫡子。诸葛乔后来随诸葛亮驻屯汉中,参赞军务,并负责在山谷之中督运粮草。可惜的是,诸葛乔于建兴六年去世,年仅二十五岁。诸葛亮视养子如同亲子,倾心栽培。诸葛乔的早逝,想必也是他的心头之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3-29 04:50 , Processed in 0.1379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