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原创 名家 查看内容

《三国演义》周静轩诗、关索故事与版本演化研究

2016-6-4 20:09|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2166| 评论: 0|原作者: 周文业

摘要: 内容摘要《三国演义》中有大量周静轩诗,而《三国演义》原本中是没有周静轩诗的,这些诗并非都是“周静轩诗”,嘉靖元年本中12首没有署名的所谓“周静轩诗”,实际并非“周静轩诗”。周静轩诗最早可能是从叶逢春本开 ...
内容摘要
《三国演义》中有大量周静轩诗,而《三国演义》原本中是没有周静轩诗的,这些诗并非都是“周静轩诗”,嘉靖元年本中12首没有署名的所谓“周静轩诗”,实际并非“周静轩诗”。周静轩诗最早可能是从叶逢春本开始插入的,以后又不断被改编。《三国演义》中有关索和“花关索”两种关索故事,原本也没有任何关索故事,两种关索故事也是在不同的版本中先后被分别插入的。综合分析不同版本的周静轩诗和关索故事,可以探索《三国演义》版本演化过程。

《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研究

在《三国演义》版本研究方面,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认为《三国演义》版本演化过程比较简单,嘉靖元年本是最早、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但近年来经国内外学者(如中国周强,澳大利亚柳存仁、马兰安、英国魏安,日本小川环树、西野贞治、金文京、上田望、中川谕等)的研究,对其演化过程有了新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
现在一种观点认为:一些版本比嘉靖元年本出版年代晚的“志传本”的祖本,保留了比嘉靖元年本更早的内容,“志传本”的祖本可能更接近于罗贯中的原著。但仍有一些学者坚持嘉靖元年本更接近罗贯中原本。目前对此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三国演义》版本演化是非常复杂的,分析《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的线索非常多,包括书名、则(段、节)目、分则、分卷、情节(关索、伍伯等)、小字注(“旧本”)、脱文、语言、数字、人名、地名、“论”、“赞”、“评”、周静轩诗等。
1、书名:
《三国演义》有多种书名,而且许多版本中各卷的书名也不一致,主要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三国志传》(或《三国志史传》)。通过详细分析《三国演义》的书名,希望能探讨《三国演义》书名的演化,以及探讨《三国演义》原本的书名。但根据现有资料还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
2、序言:
各种版本一般都有“序言”,这些序言也提供了一些分析《三国演义》版本的线索,很值得研究,。
3、题署:
不同版本的作者题署不同,嘉靖元年本的作者题署为“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而叶逢春本等“志传”系列版本题署为“东原罗本贯中编次”,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题署?哪个题署更合理,更可能是作者自己的题署?目前也很难判断。
4、分卷:
这些版本都分为240则,但不同的版本分卷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l         二十四卷:嘉靖元年本、李卓吾评本、李渔评本;
l         十二卷:周曰校、夏振宇等“演义”系列本;
l         十卷:叶逢春本;
l         二十卷:《三国志传》系列、钟伯敬评本。
l         六卷:《三国英雄志传》系列二酉堂等刊本。
《三国演义》分卷是如何演化的?《三国演义》原本是多少卷?很值得研究,目前很难判断。
5、则(节、段)目:
各种版本则(节、段)目的字数不同,嘉靖元年本都为七字,很整齐。而《三国志传》系列本则目的字数有五、六、七、八字等多种。一种意见认为,《三国演义》原本的则(节、段)目的字数不整齐,而嘉靖元年本修改为整齐的七字。但必须注意,反过来从整齐的七字,修改为不整齐的五、六、七、八字也是可以成立的,只是哪种可能性更大。经过详细分析,要根据则目判断版本的先后还是困难的。
6、分则(节、段)处:
不同版本的“分则处”基本相同,但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等“志传”系列有两处分则不同,总共有27则不同。经过分析,一般认为原本的分则处与嘉靖元年本一致,而叶逢春本发生了错误。但理论上,相反的结果也有可能。
7、人物表:
各种版本正文前一般都有一个人物表,嘉靖元年本称为《三国志宗僚》,叶逢春本称为《三国君臣姓氏附录》,两书的人物表在细节上还有一些差别,而到底哪个版本接近《三国演义》原本,还需要仔细分析。
8、年代记录:
叶逢春本等《三国志传》系列本、周曰校本、夏振宇本每卷的卷首或卷末都有类似《资治通鉴》的年代起止记录,而嘉靖元年本却没有。一般认为《三国演义》原本应该有年代起止记录,与叶逢春本一致。但相反,这些年代起止记录是后补的可能性也存在。
9、总歌:
在叶逢春本等《三国志传》系列本卷一首有三十二句的七言“总歌”,而嘉靖元年的修髯子《引》中也有六十四句七言诗。《三国演义》原本是否有“总歌”?如有是什么样,也需要研究。
10、图像:
嘉靖元年本没有图像,而叶逢春本等《三国志传》系列本都采用上图下文形式。特别注意的是叶逢春本卷首有元峰子序文“三国志传加像序”,这说明在叶逢春本之前有大量没有图象的《三国演义》,叶逢春本并非最早的刻本,《三国演义》原本很可能是无图象的。
11、故事情节:
    很早就有学者发现各种《三国演义》版本中有些故事情节不同,嘉靖元年本和各种“志传”系列版本故事情节上差别举例如下。
l         关索(花关索):
    这是《三国演义》版本中最大、最突出的情节差异。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都没有任何关索故事,但以后的“演义”系列本和“志传”系列本都有不同的关索(花关索)故事,现在一般认为《三国演义》原本没有关索故事,但还有学者认为原本中本来就有关索(花关索)故事,而没有关索(花关索)故事是被删除了。另外,如关索(花关索)是后插入的,它是是如何插入的,还值得研究。
l         伍伯
    关羽水淹七军中,叶逢春描写庞德有一部将名“伍伯”,而嘉靖元年本中却为“五百人”或“五百将”。查《三国志·庞德传》应为“伍伯”,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罗贯中阅读《三国志》非常仔细,决不会犯如此错误,所以应该是叶逢春本接近原本。但这只是推测,不是“铁证”,理论上不能排除罗贯中犯错误、后来版本做了修订的可能性。至于哪种可能性更大,还很难判断。
l         颜良之死
    《三国演义》中许多人物之死在不同版本中的描述不同。在毛本、李卓吾等评本中,关羽杀到颜良面前时,颜良还未及问话,就被关羽所杀。颜良这样不加抵抗地被杀很奇怪。但在周曰校本中,有一小段双行小字“补注”,说刘备在颜良出征前曾与颜良打招呼,以致其丧失警惕而被杀。嘉靖元年本也有这一段完全相同的双行小字注,只是没有“补注”字样。而查“志传”系列,发现这段描述不是双行小字注,而是正文。从这些变化,可以认为,原本中确有这段描述,在嘉靖元年本中改成了双行小字注,而到李卓吾和毛评本中,则完全删除了这段描述。
l         糜夫人之死
    长坂坡之战糜夫人自杀身死,嘉靖元年本描述糜夫人是投井而死,而叶逢春本描写的却是触墙而死,二者截然不同。到底原本描写是哪样,很难判断。一些学者根据具体的描写和《三国志平话》的描写,认为叶逢春本可能接近原本,但这只是推测,反之也是可能的。
l         张苞之死
对于张苞之死,嘉靖元年本分在两则中描述,而叶逢春本集中在一则中就叙述清楚了。看似叶逢春本叙述更合理,但无法断定哪个版本更接近《三国演义》原本。
各种版本情节差异还很多,目前根据这些情节很难判断版本先后。
12、人名
人名、地名是有根据可查的,因此可以由此判断哪个版本有错误。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在人物的人名上,也有一些差异。一些学者试图从人名差别分析版本演化,这的确是一个分析思路[1]。但这种分析的两个前提是,第一,这些错误不是传抄、刻印造成的,如果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传抄和刻印造成的,则这种分析就有疑问。但如张翼德(“志传”系列)和张益德(嘉靖元年本)这样多次出现的人名错误,就肯定不会是传抄、刻印错误,而是刻意的修订。第二,必须判明,这些错误是原本就有的错误,以后的版本改正;还是原本没有错误,而是以后的版本修订中,发生了错误。但这种判别是非常困难德的,如张翼德和张益德哪个是原本所用?哪个是修改后的?仅根据这些差异,很难判别哪个版本更接近《三国演义》原本。
13、地名、地理错误
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在地名、地理错误上,也有一些差异。如“寿张”、“寿阳”,“沂水关”、“汜水关”,“襄城”、“穰城”,“剑阁”、“剑关”等。是否可利用地名差异判断版本演化?这种分析的两个前提是,第一,这些错误不是传抄、刻印造成的,如果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传抄和刻印造成的,则这种分析就有疑问。“沂水关”(嘉靖元年本)、“汜水关”(“志传”系列)这样多次出现的地名错误,就肯定不会是传抄、刻印错误,而是刻意的修订。第二,必须判明,这些错误是原本就有的错误,以后的版本改正;还是原本没有错误,而是以后的版本修订中,发生了错误。但这种判别是非常困难德的,如“沂水关”、“汜水关”哪个是原本所用?哪个是修改后的?和人名一样,分析这些差异很难肯定哪个版本更接近《三国演义》原本。
14、数字
    一些学者发现,嘉靖元年本和叶逢春本在一些数字上,也有一些差异,嘉靖元年本更合理,并据此判断嘉靖元年本更接近原本。但第一,这些差异并非全部是嘉靖元年更合理,第二,即便是嘉靖元年本正确,“志传”系列错误,也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嘉靖元年本正确,而叶逢春本“标新立异”修改成错误;另一种是“志传”系列出错,而嘉靖元年本做了改正。理论上浙两种情况都可能性存在,正说成立,反说也成立。所以从数字差异还很难判定哪个版本更接近《三国演义》原本。
15、文史对照
    在分析版本演化时,经常采用文史对照的分析方法。哪个版本的记述更接近历史,就认为哪个版本接近原本。这种分析的前提是,原本记述是与历史一致的,没有错误。但原本描写也可能就与历史不同,发生错误,而后来的版本发现错误,做了修改,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所以这种利用文史对照来判断版本演化要非常小心。
16、文字比较:删节、脱文,叙述通顺、流畅
各种版本的文字差异很大,各种版本都各有不同的删节、脱漏,脱文是判断版本演化的一个重要方法。许多学者利用脱文判断版本演化,认为有脱文、衔接不合理的版本是后出、有遗漏的版本,无脱文的版本更接近原本。但脱文也不是“铁证”,相反的结果也有可能,即原本就有脱文、衔接不合理,而后的版本发现后,改正了。比较文字和脱文也是判别版本演化的一个因素,但分析的工作量很大,也可能很难由此得出明确的结论,说明哪个版本更接近原本。
17、同词脱文
脱文包括一般的脱文和同词脱文(串句脱文)。嘉靖元年本和“志传”系列版本都各有串句脱文,二者串句脱文也完全不同,这充分说明二者没有直接的承继关系。利用串句脱文可以分析版本之间的承继关系,但很难判别哪个版本更接近原本。
18、方言、俗语、读音
    一些学者发现,“志传”系列的某些版本中保存了许多方言、俗语、谐音等,这些方言、俗语、谐音等,据此认为“志传”系列更接近原本。但理论上也存在,原本并没有这些方言、俗语、谐音等,是后来的抄书人加入的,所以方言、俗语、谐音等也不是《三国演义》版本研究的铁证。
19、标点
《三国演义》各种版本中,有的版本加了标点,有的版本没有标点。有标点的是嘉靖元年本和少量的“志传”系列本(如余象斗本),而叶逢春本和其他绝大多数“志传”系列版本都没有标点。一般来说,版本演化应该是从无标点过渡到有标点。如果只这样,《三国演义》原本应该是无标点的,这样无标点的叶逢春本和其他绝大多数“志传”系列版本更接近罗贯中原本。
20、周静轩诗
    周静轩诗是分析《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的一个重要线索。在不同版本中周静轩诗有无、多少,差别很大,一些学者就根据各种版本收入的周静轩诗的差异,分析版本演化。经过详细分析,可以判断,《三国演义》原本中可能没有周静轩诗。而目前现存的版本中,只有嘉靖元年本没有周静轩诗,所以可以认为在周静轩诗方面,嘉靖元年本可能接近原本面貌。
21、论、赞、评
    嘉靖元年本中存在大量来自史书的“论”、“赞”、“评”。一些学者仔细分析这些“论”、“赞”、“评”后,认为有些“论”、“赞”、“评”是嘉靖元年本后插入的。但理论上也存在,《三国演义》由于原本是文人据史书所编写,因此原来就有很多的“论”、“赞”、“评”。后来“志传”系列版本因为其读者是普通百姓,因此将嘉靖元年本中不易阅读的“论”、“赞”、“评”删去或改写了。所以“论”、“赞”、“评”也不是“铁证”。
22、小字注
    嘉靖元年本以及一些“志传”系列本都有一些小字注,这些小字注中提供了很多有关版本演化的线索,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仔细研究。最知名的小字注是“旧本”。这是研究《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的一条重要而关键的证据,不断被各钟文章所引用。嘉靖元年本的一条注释称:存在“旧本”,而各种“志传”系列版本正与“旧本”的特征一致,说明各种“志传”系列版本就是嘉靖元年本之前的“旧本”。这条证据不存在相反的解释,因此这是非常少的一个“铁证”,它证明现在看到的嘉靖元年本决非最早的版本,之前肯定存在“旧本”。其他小字注也很值得研究。
由此可知,《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l       不能泛泛而谈“哪个版本接近原本”:
《三国演义》版本演化有二十多种线索,换个说法就是,所谓的《三国演义》实际包含这二十多方面特征。因此,不能泛泛而谈“哪个版本接近原本”。
l       只能说在哪个方面接近原本:
要分析哪个版本接近原版,应该明确说明在以上二十多方面,是在哪个方面接近原本?是在某些故事情节?某些文字?则目?分则?周静轩诗?各种论赞评?人物表?年代记录?总歌?每一个项目都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举出非常多的例证,都可以写成很长的论文。以上二十几个项目对分析《三国演义》版本演化重要性各有不同,有的很重要,如故事情节、文字、则目、分则、周静轩诗、各种论赞评等,而有的不太重要,如人物表、年代记录、总歌等。针对某个项目,可能可以根据这个项目判别版本演化的先后。但可能是有的项目支持嘉靖元年本接近原本,有的项目支持“志传”系列版本接近原本。
由于缺乏材料,只是可以说,在以上二十多个项目中,在某个项目上,哪个版本更接近原本。而从总体看,最终可能很难判别出哪个版本更接近原本。
这是本文分析《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的主导思路和结论,《三国演义》版本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决不能仅根据个别或少量的证据,就轻易判断某个版本接近《三国演义》原本。

周静轩诗

周静轩诗是研究《三国演义》版本演化的重要线索,下面根据周静轩诗对《三国演义》版本演化进行分析。
根据嘉庆《余杭县志》卷二十七记载,周静轩是明代中叶的民间学者,名周礼,字德恭,号静轩。博及群书,淹贯经史。累科不第,隐居护国山,以著述为业。学者称静轩先生,他著作甚丰,但可惜早已失传。中国古代许多小说中常引用周静轩诗,但无法直接证明这些署名“周静轩诗”就一定全是周静轩所写,其中可能有伪托,必须仔细分析。
为讨论方便,将《三国演义》所有版本中,任何一个版本中曾署名为“(周)静轩诗”的诗,先暂定义为“周静轩诗”。但注意:这样定义只是为讨论问题方便起见,并非就认为这些诗都是周静轩诗,实际可能其中一些“周静轩诗”实际并非是周静轩诗,暂称为“周静轩诗”只是为便于讨论。如按照这个定义,嘉靖元年本、周曰校本和所有繁本中有12首无署名的“周静轩诗”,但这些诗在简本中,有的版本署名为“周静轩诗”。而经过仔细分析,它们实际可能并不是“周静轩诗”,但为方便讨论,这12首暂先称为“周静轩诗”。
《三国演义》各种版本中,除嘉靖元年本以外,其他版本都有署名“(周)静轩先生”的诗,但数量多少不同。上海李金泉先生统计了12种早期《三国演义》版本中周静轩诗的情况,包括:2种“演义”系列:嘉靖元年本、周曰校本;6种繁本:叶逢春本、余象斗本(双峰堂)、余评林本、郑少垣本(联辉堂)、杨春元本、汤宾尹本;4种简本:黄正甫本、朱鼎臣本、刘龙田本(乔山堂)、刘荣吾本(黎光堂)。
《三国演义》各种版本的所谓“周静轩诗”分为以下几种:
l         署名诗:直接署名为周静轩诗;
l         无署名诗:有些版本中没有直接署名,但其他版本中署名为“周静轩诗”;
l         缺失诗:其他版本中有,而某版本中没有;
l         缺失页:其他版本中有,而某版本恰好缺页,无法证实是否有此诗。
表1  12种版本中周静轩诗分类统计表
 
版本
演义
繁本
简本
符号
周静轩诗
嘉靖
周曰校
叶逢春
余象斗
余评林
郑少垣
杨春元
汤宾尹
黄正甫
朱鼎臣
刘龙田
刘荣吾
 
现有总数(署名+无署名)
12
83
50
62
36
83
83
46
81
79
80
64
署名诗
0
70
45
52
28
69
69
40
67
64
62
34
无署名诗
12
13
5
10
8
14
14
6
14
15
18
30
×
缺失诗
73
2
0
2
0
2
2
38
3
6
5
5
缺失页
0
0
35
21
49
0
0
1
1
0
0
16
 
下面先分析各版本中周静轩诗的状况,然后再探讨周静轩诗分布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探讨《三国演义》版本演化。
在上述12个版本中凡曾署名为“周静轩诗”的一共有85首。这85首按照在各种版本中分布情况,即按照横向分布,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十二首没有署名诗
2、  六十七首署名诗
3、  六首特殊诗
表2     周静轩诗状态表
 
嘉靖元年本
周曰校本、多数繁本
汤宾尹本
简本
12首
有,无署名
情况复杂
情况复杂
67首
有署名
6首
情况复杂
 
以下逐一分析。
1、12首没有署名诗:85首中有12首特点突出
l         85首中在嘉靖元年本只有这12首诗,没有其他周静轩诗;
l         这12首在“演义”系列和繁本中都有,但都没有署名;
l         这12首诗在繁本系列的汤本中情况比较混乱,与其他繁本完全不一致,有6首和其他繁本一样,没有署名,还有6首没有,也可能是遗漏。
l         这12首诗在简本中都有,无一遗漏。
l         这12首诗在简本中情况复杂而混乱,四个简本中,有的有署名,有的没有署名,但总有一个版本中有署名。
2、67首署名诗:85首中除以上12首和21、68、78、82、83、84六首以外的67首
l         这67首在周曰校本和绝大多数繁本(除汤宾尹本外)的情况几乎完全相同,都署名为周静轩诗。
l         周曰校本和绝大多数繁本在这67首周静轩诗方面几乎完全相同,这决非偶然,必须高度重视,它提供了分析版本演化的重要线索。
l         这67首和上述12首一样,在简本中状况也非常复杂和混乱,有的版本没有,有的版本没有署名,有的有署名。
l         这67首情况虽然复杂,但有一定规律,详见下表。
表3     67首署名周静轩分类表
数量
嘉靖元年本
周曰校本、除汤本外繁本
汤本
简本
27首
署名
14首
署名
混乱
26首
署名
混乱
 
3、6首特殊诗:21、68、78、82、83、84六首
l         这6首在所有版本中情况都非常复杂和混乱,有的版本没有,有的版本没有署名,有的有署名。
l         这6首中有2首比较特殊,即240则中的“颠危国祚势难支”和“胜败兵家末可期”。这2首在周曰校本和简本中都是署名诗,而在所有的繁本中都没有。前述的67首都是周曰校本和繁本一致,而这2首在周曰校本和简本中却完全一致,这是否说明了什么问题?
l         这六首复杂、混乱、无规律的状态,估计可能是简本整理者随意整理,或无意的刻印错误所造成的,不值得分析。
12种版本根据周静轩诗的组成情况可分为以下四类:
(1)嘉靖元年本:只有12首没有署名的诗
l         嘉靖元年本只有无署名的所谓的“周静轩诗”12首,是所有版本中最少的。
l         其他版本中的周静轩诗在嘉靖元年本中都没有。
(2)周曰校本、繁本6钟:
l         周曰校本和其他5种繁本(除汤宾尹本外),状况非常统一、整齐,这决非偶然,虽然周曰校本和繁本分属“演义”和“志传”两个不同的版本系列,但却出奇的同一,这充分说明它们必然有相同的演化道路,或相同的祖本。
l         这些版本中都有嘉靖元年本12首无署名的周静轩诗。
l         此外还有67首署名的周静轩诗。
l         21、68、78、82、83、84六首的状况各版本状况不同。
(3)汤宾尹本:45首
l         汤宾尹本的状况是12个版本中最混乱的。
l         汤宾尹本属于繁本,但周静轩诗的状况与其他繁本完全不同,非常特殊。
l         有署名的40首,无署名的6首。
l         85首中汤宾尹本有37首的状况与其他版本不同,是所有12个版本中最多的。
l         汤宾尹本缺失36首,是除嘉靖元年本以外,缺失最多的版本。
l         汤宾尹本只有1处缺页,无法判断该诗是否有无,即“妙算姜维不等闲”。
(4)简本4种:
l         繁本的状况(除汤宾尹本外)比较统一,而简本相反,4种简本状况完全不同。
l         各种简本中周静轩诗的状况非常复杂、混乱,署名、不署名混乱,基本没有统一规律。
l         简本与其他版本状况不同的非常多:黄正甫本22首,朱鼎臣本20首,刘龙田本16首,刘荣吾(黎光堂)本26首。
表4     12个版本周静轩诗分类表
 
1、嘉靖元年
2、演义
3、繁本
4、汤本
5、简本
无署名
12首
12首
12首
6
混乱
署名
0
67首
67首
40
混乱
状况
整齐
整齐
整齐
混乱
混乱
 
从周静轩诗组成的整齐和混乱与否,这12种版本可分为两类:
(1)整齐版本:包括嘉靖元年本、“演义”系列和繁本系列,这类版本的周静轩诗组成可能不同,但比较统一、整齐。
(2)混乱版本:包括繁本的汤宾尹本和简本,这些版本中署名、无署名诗的总数表面看来相差不多,比较整齐。但实际上署名和无署名诗的状况是混乱而不一致的。
整齐和混乱如何反映了《三国演义》版本的演化?下面做详细分析。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4-26 08:21 , Processed in 0.1237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