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三国演义》研究论著很多,但研究周瑜的历
史形象却很少,对周瑜的研究尚未广泛开展。 近年来,周瑜的
历史形象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从周瑜的历史角度
来研究周瑜的雅致情怀、非凡气度等。 尽管周瑜也是一位叱
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是东吴事业的重要支柱,但在家喻户晓的
《三国演义》中,在作者的安排下,他不得不为作品中另一位更
为重要的核心人物———诸葛亮作陪衬。 周瑜在历史中的真实
形象如何呢?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北宋中期,开创豪放一派的文学
巨匠苏轼纵览古今,歌吟风流人物的气势雄阔之作。[1](P38)寥寥
数语,就写尽了一位历史人物生命中最为绚烂夺目时期的光
辉形象,这也是一代文豪苏轼心目中的周瑜形象。 历史上,周
瑜不仅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且独具气量、性情、德行的人格
魅力,是一位远见卓识、智勇兼备、器量广大、善与人同、多才
多艺的开拓、进取的将才。 然而,周瑜及其故事在历史演变过
程中,历经隋、唐、北宋时代的褒扬,到元、明、清以来的贬损,
气度恢宏的周瑜也被改变为量小嫉贤的典型。 周瑜历史形象
的变形,除了传统文化的正统观念影响外,与文学的大众化
有着深厚的渊源。
[2]为此,笔者拟以《三国志》等史籍为依据,
综合其将略、器量、荐贤等方面的史料,综合考察周瑜的历史
地位和形象价值,以还周瑜的历史本来面貌。
一、“遥想公瑾当年”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县)人。 他出身于
世家大族,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相貌堂堂,又喜欢交朋友,与
孙权之兄孙策特别友好,帮助孙策开拓江东打下了长江下游
和淮河以南的许多地方。 本来袁术想任命周瑜为将,周瑜心
里十分清楚, 一眼就看穿袁术是个大草包,“瑜观术终无所
成”,而不愿意为之出力建功,于是毅然离开。24岁时就被孙
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当地老百姓见他年轻有为,英俊大方,
都亲热地称他为“周郎”。 在攻破皖城之后,得乔玄二女,大乔
嫁于孙策,小乔嫁于周瑜,成为一段风流佳话。
[3](P412)苏轼《赤
壁怀古》词中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更增添了这一段佳
话的神韵。 英雄得美人,意气风发,君臣默契,事业有成。 周瑜
多才多艺,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叙述:“瑜少精意于音
乐,吴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故当时民
间有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虽只一鳞半爪的记载,足证
周瑜的文武全才。 古时候名将比较多,貌美的也有一些,但具
有这么高超的艺术才华的名将就不多见了, 对音乐的痴迷,
也是周瑜军事谋略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 具有艺术气质的周
瑜,赤壁之战的壮阔篇章,才是他一生中最为完美的绝唱异
曲。 音律使得周瑜与其他武将不同,更赋予他儒雅的名士风
范。
[4](P365)中国的封建时代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社会,读书
人出身的将领若具有高雅的性格,不仅善于运筹帷幄,而且
还善于驭将练兵,胆略超群,那就是所谓的儒将。 周瑜无疑就
是这样的杰出范例。
《三国演义》中把周瑜描写成一个器量狭小、妒贤嫉能
的人物,被诸葛亮几番用计,气死了,这显然与史实相悖。 而
我们在《三国演义》里看不出周瑜是个心胸狭窄之人。 众所周
知,周瑜是赤壁之战的时候出场的,他一直极力主战,为了试
探诸葛亮的智谋而故意说主和,结果被诸葛亮看穿,周瑜才
觉得诸葛亮是东吴的一大威胁而动了杀机。 后来鲁肃看出周
瑜的心思,说现在孙刘联盟,诸葛亮是杀不得的,周瑜才对鲁
肃说了心里的担忧,于是鲁肃向周瑜献计,让他的兄长去游
说诸葛亮,劝他归降东吴。 周瑜听了之后非常高兴,连忙说:
“如果诸葛亮真心来降, 我愿意以东吴大都督的位置让于
撩开历史的面纱
———周瑜历史形象的一种解读
王菊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南 济源454650)
摘要:翻开正史,周瑜基本上是作为正面人物出现的。 人品、相貌、忠诚、名声、战略、统军作战能力、雄
烈英迈和温润儒雅集于一身,这些使他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 诸葛亮成为后世楷模,而周瑜成为他的陪衬,
最多成为后人羡慕的对象,这是中国传统的正统文化与民族心理思想的长期冲突、演变和世俗价值的取向
在人们心中自然沉积的结果。
关键词:周瑜;历史形象;形象价值
中图分类号:I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09)01-0008-03
收稿日期:2008-12-02
作者简介:王菊芹(1964-),女(汉族),河南孟州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第29卷 第1期
Vol.29 No.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09年3月20日
Mar.20 2009
·8·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