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三国演
义
》
叙事
结
构
新探
一
(韩国)
·
李哲沫
所谓叙事结构
,
就是小说所叙述 的事件的组织形态
。
《三 国演
义》(以下简称《三国) ) )的叙事结构不像公水浒传》
、
《儒林外史》那
样时常引起学术界 的争论
,
或褒或贬
,
莫衷一是
,
但也不是没有值
得探讨的问题存在
。
本文拟结合西 方的叙事学理论和中国古代的小
说评点
,
在前贤与时贤的基础上
,
对
公三 国》叙事结构的基本特征
和 形成原因予以重新检讨
。
不当之处
,
敬请方家指正
。
(一)
三 国是一个极度动乱的时代
,
所发生过 的历 史事件多如繁 星
,
因
此作者首 先需 要面对的
,
乃是选材和剪裁问题
。
小说不 同于止史
,
它
不必以事件的大小作为依据
,
而是要以作品的主旨
,
也就是作者在
小说中所要传达 的理念作为标准
。
所以假如想 了解这部 小说的叙事
结构
,
便不能不先去探讨它的中心思 想
。
换句话说
,
《三国》的叙事
结构是根据作品 主题思想 的需要精心组织 的
。
《三 国》的作者倾注在
叙事结构上 的心血
,
主要是为了更充分更 深刻更突出地 表现
“
拥刘
反曹
”
的主题思想
。
主题是作品的灵 魂
,
要表现 主题
,
决不 能离开
完美
、
和谐
、
统一 的艺术结构
。
《三国》着重描写魏
、
蜀 两 国的矛盾
斗争
,
始终把刘蜀放在止统地位
,
成为小说反映的主要 矛盾的 主要
方面
。
在此
,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
《三 国》
“
拥刘 反曹
”
的
真正的含义 是什么呢?这种
“
拥 刘反曹
”
的主题思 想和叙事结构 到
底有什么关系呢?所谓
“拥刘”
并不是因为刘备具有汉王室的血统
,
虽然书中诸葛亮常常利用这一点做宣传
,
来加重刘备的份量
,
但从
作者对桓
、
灵二帝的贬斥
,
以及对刘璋
、
刘表的昏庸的描写
,
可以
4 4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