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顾草庐在何处
(0 次评价)3698 人阅读0 次下载
即恢复 。 绍兴八年 ( 1 1 3 8 年 / ) 又 月 , 岳飞率兵抗金 , “过南阳 , 渴武侯祠 ” , “挥涕走笔 ”① , 手书前后《 出 师表》 。 据元程 巨夫《 救修南阳诸葛书院碑》 记载 , 其时曾扩建卧龙岗祠宇并兴建孔明书院 。 明嘉靖 七年 ( 1 5 2 8 年 ) , 经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奏请 , 世宗确认南阳卧龙岗为诸葛亮藏修发迹 之所 , 而襄阳 则是其与隐 士庞士元往来游息之地 。 嘉靖十八年 , 世宗又遣验马都尉部景和特祭诸葛亮于卧龙岗 。 凡此 皆可证明 , 自唐代以降 , 卧龙岗武侯 祠盛名远播 , 人们大都认为诸葛亮 “躬耕于南阳 ” 。 乍 渗 二 、 东汉 时今襄阳隆中不属 南阳郡 诸葛亮 “躬耕于南阳 ” , 本应毫无疑间 。然而东晋习凿齿在其所著《 汉晋春秋》 中说 : “亮家于南阳 之邓县 , 在襄阳城西二十里 , 号日隆中 ” 。 从此 , 又有了三顾草庐于襄阳一说 , 遂使后人争论不休 。 然 而 , 细审秦汉政 区形势 , 襄阳隆中 根本不可能属南阳郡管辖 。 南 阳郡是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前 27 2 年 )开始设立的 。 此前六年 , 即昭襄王二十九年 (前 2 7 8 年) , 已在汉水之南建立了南郡 。 汉水东西走向的一百多里是当时两郡的分界线 。 《 晋书 · 地理志》 , ’ # 珍 州 ”条 日 : “六 国时 , 其地为楚 。 及秦 · 一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 ” 。 胡三省《 资治通鉴》 注也说 : “秦 置南阳郡 , 以南 山之南 , 汉水以北也 ” 。 《 路史 · 国名记》 引萧梁任防《 地记 》 称 : “ 汉江以北为南阳 ; 汉 江以南 , 为南郡者是 ” 。甚至 习凿齿的《 襄阳记》 也承认 “秦兼并天下 , 自 汉 水以南为南郡 , 汉水以北为 南阳郡 ” 。 这一分界线 , 至 东汉时仍未改变 。 故张衡《 南都赋 》 称南阳位于 “陪京之南 , 居汉之阳 ” 。 山 南水北为阳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 隆中却在汉水之南 , 又 怎能归南阳郡管辖呢? 再说 习凿齿在《 汉晋春秋》 中所说的 “号 曰隆中 ” , 应该为汉代地名 。 然而 , 遍查《 汉书 》 、 《 后汉 书 》 、 《 后汉记 》 和《 三国志》 等书 , 并未发现汉代 襄阳城西有 “隆中 ”这一名称 。 后世叫做 “ 隆中 ”的地 方 , 《 后汉书 · 郡 国志 》 称作 “阿头山 ” 。 其实 , 今天历史地理学家经过研究也大多承认秦汉时期南阳郡与南郡在今襄樊一带是以东西 走向的汉 水为界的 。 19 7 5 年出版的《 中国历史地图集 》 中 , 秦代二郡 以汉水为界 。 南郡最北部为己 县 , 汉 水之南的襄阳 、隆中皆属其管辖 。西汉 “荆州刺史部 ”图 , 南阳郡与南郡仍以汉水东西走向一段 为界 。 但又 在己县之北 、汉水之南设襄阳县 , 隆中在其境内 。 东汉时 , 南郡辖境与西汉同 , 未作变动 。 这与《 后汉书 · 郡国志 》 所记 “ 襄阳有阿头山 ”是一致的 。 三 、 草庐在南阳 隆中有故宅 才 刘备三顾草庐在南阳 , 本来是十分清楚的事情 , 襄阳说又是怎样出现的呢? 我们认为首先是习 凿齿将诸葛亮成名之后在隆中居住的故宅 , 误以为是成名之前的躬耕之地 。 其后 , 刘宋时裴松之引 习著《 汉晋春秋》 的说法为《 三国志 · 诸葛亮传 ) ’亮躬耕陇亩 ”一句作注 , 并根据 自 己对《 出师表 ) ’先 帝不以 臣卑鄙 , 狠 自枉屈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谙臣以当世之事 , 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至倾 复 ,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 于危难之间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的理解 , 将刘备三顾草庐的时间确定在 建安十二年 。 于是 , 就使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 , 似乎建安十二年以前 , 诸葛亮一直在隆中 “ 躬耕陇 亩 ” , 而刘备也在隆中三顾草庐 。 然而 , 史实并非如此 。 首先 , 裴松之所推定的三顾草庐之时间就完全错了 。 且看裴注 : “刘备以 建安 十三年败 , 遣亮使吴 , 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 , 自 倾复至此整二十年 。 然则备始与亮相遇 , 在败 军之前一年时也 ” , 即建安十二年 。 但是 , 只要细细玩味《 出师表》 这段话 , 不难发现当于 “遂许先帝以 驱驰 ”后断句 。而 “二十有一年 ”当 指 “后值倾复 , 受任于 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的建安十二年至 一 6 3 一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2-18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09:48 , Processed in 0.72394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