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之窗
马克传说里的这段擂曲准确地重复了
《三国
演义
》
写的诸葛亮相应的妙计
,
但很难说这
里是借用的
。
这条最简单的计策成了叶尔马
克传说的插 曲基础
,
与中国文学无关
。
值
得注意的是
:
汤普逊的 国际
“母 题
索引
”
里
,
与稻草有关的各种民间创作母题相 当
多
,
但未提到草人战士的母题
,
而在与青草
有关的母题中
,
却有
“青草变士
兵
”的母
题
。
(D 431
.
5
.
l)
,
其唯一 引用的就是中国民间
文学
。
这里是否指诸葛亮的有名传说
,
或者
青草变士兵的神话故事
,
无法明白
。
前文提到
,
诸葛亮南征的基本任务不在
于摧毁南蛮的军队
,
而在于向他们展示汉军
的军力和高尚精神
(他不是凭白无故七纵 孟
获的)
。
这一段传说对孟获传说来说明显具
有二度的性质
。
诸葛亮向焚人表现出自己的
高尚精神
,
派船送给他们精米和治赤痢的丸
药
。
第七段焚侯传说是按照上文分析过的汉
族关于孟获的传说格式编的
。
诸葛亮要求孟
获让给他一箭之地
。
英侯的一组传说也以同
样的情节告终
:
诸葛亮也建议交给 自己一箭
之地
,
并当着英侯的面射出三箭
,
箭上刻着
他的名字
。
三箭被发现于远在四川 云南为一
侧
、
贵州沼泽地区为一侧的交界处
。
就像有
关诸葛亮和孟获的传说里一样
,
箭的复制品
事先已由机智的诸葛亮派人送到这些地方
。
正如汉族关于孟获的一组传说
,
英侯传说也
以此情节结束
,
因为英侯信了汉军统帅诸葛
亮
,
把自己 的军队退向远方地区
,
不再袭击
娜国
。
最后一段传说缺乏独到特色
,
再次证实
笔者关于晚期英侯传说二度性的观点
,
这些
传说在许多方面是按照诸葛亮传说
(草人士
兵)和诸葛亮大战孟获的传说编 的
。
后者在
中国西南地 区是相当流行的
。
然 而
,
事情并不局限于诸葛亮大战孟获
和焚侯的传说
。
苗族口头创作家录有一段传
说
,
说诸葛亮智取苗寨
,
迫使苗族李大王臣
服
。
从性质上来说
,
这段传说接近于上文分
析过的英侯传说
。
这里没有任何魔力因素
,
诸葛亮不以道士一术士 的形象出现
,
只不过
是一个机智的战略家
,
尽管在开头说他是仙
星 下 凡
,
并以 此说明他不 可战胜的理由
。
《三国演义》
里说蛮王孟获勾结三洞首
领攻打蜀国
。
苗族传说不同于此
,
说孟获勾
结十八大王袭击蜀国
。
王大错在评注
《三
国
演义
》
时指出
,
孟获 与之订盟 的三洞主
,
史
书并无记载
,
更未提到十八大王
。
这篇传说
把苗王也列入其中
。
这里说
,
李大王不同于孟
获
,
不愿臣服蜀国
。
诸葛亮很长时间想不 出
制服苗王的办法
。
诸葛亮想出的 妙计相 当简
单
,
很像焚侯的传说之二
。
如果大家还记得
,
那里诸葛亮叫士兵抬大桶以展 示本军士兵的
力 气,这里他命令制作大木桶
,
装上植物
油
,
放风说汉军打算回师成都
,
因为曹操进
攻蜀国
。
李大王被骗
,
发军进攻诸葛亮的退
却部队
,
抓获运油车以后带回本营
。
然而油
桶里(虽然不是全部)躲着诸葛亮的汉军兵
士
。
夜间苗人欢度大胜
,
喝得大醉
,
汉军兵
士钻出桶来
,
抓住李大王及其同党
。
诸葛亮
像释孟获一样
,
将他释放
,
劝他臣服
。
不难发现
,
这里使用 了流行的民间创作
的母题
:“
油桶里的小偷
”
(M
ot
.
Inde
x
,
K
312 )
。
著名的阿拉伯故事
《阿 里 巴
巴和 四
十大盗
》,
这里根据描绘诸葛亮作战的需要
略有改变而已
。
这些传说都与
《三
国演义
》
文本没有戊
接联 系
,
是根据诸葛亮大战孟获的一组传说
的格式编的
。
前文已经说到
,
西 南少 数民族范 围之
内赋予诸葛亮文化英雄的特点
。
这里分析的
苗族传说也不例外
。
从情节上看似乎离文
化活 动相 距甚远
。
在传说的结尾 处
,
诸葛亮
被赋予了文化传播者的使命
。
作为晚期的历
史英雄而不是神话文化英雄
,
诸葛亮并不去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