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的这个评价,可谓历史之公论。
以所取得的业绩来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确实不如他的政治才能,
何况诸葛亮所主持的军事活动又主要是针对魏国的,而且是长期与被尊为
晋宣王的司马懿相对峙。由魏入晋又征服了蜀汉的晋朝包括陈寿在内的史
学家,在涉及这段历史时必然有所忌讳,不能贬低司马氏,不能过分宣扬
诸葛亮,甚至有意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进行贬低,便成为这一时期历史书
籍的特点。
秉承司马氏旨意著述史书,对诸葛亮进行严重诬罔和歪曲的史书,除
鱼豢的《魏略》外,突出的还有司马彪的《九州春秋》和王沈的《魏书》 。
王沈在《魏书》中,写诸葛亮之死: “亮粮尽势穷,忧恚欧血,一夕烧营遁
走, 入谷, 道发病卒。 ” [6]裴松之在引注后就指出, 所谓军败欧血而死之说,
完全是“因亮自亡而自夸大”的“虚记” 。当时,诸葛亮在渭滨,司马懿“蹑
迹” ,胜败未定;又诸葛亮亦非入谷而卒,乃是蜀人入谷发其丧。裴松之因
此说: “以孔明之略,岂为仲达欧血乎?”可见,魏人关于诸葛亮的记载是
伺等地不可信。
《魏略》之所以要记载下“子午谷奇谋”这条虚有的资料,其目的仍
然是为了从思想上、宣传上去尽量贬低和歪曲诸葛亮,以缩小他的影响。
看,诸葛亮的北伐,本来就是以小国之弱兵而征大国强兵,取胜的惟一可
能就是“子午谷奇谋” ,可是“奇谋为短”的诸葛亮怎么会有如此胆量呢?
他因为“怯” ,所以认为此计“悬危” ,不敢采纳,坚持从坦道渐进的方式。
他的军事活动当然也就只有以失败告终了。
可以肯定,类似“子午谷奇谋”这样贬低诸葛亮军事能力的传说,在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