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
魏国一定还有,不然,被称为“良史”的陈寿也不会在《三国志》中写下
魏延欲与诸葛亮“异道会于潼关”的记载。只是,陈寿的记载并非特指“子
午谷奇谋” ,而是魏延多次建议分兵合围;而经裴松之加注《魏略》的资料
后,就必然理解为对“子午谷奇谋”的特指了。
三、 “子午谷奇谋”真的可行吗?
即使“子午谷奇谋”真如《魏略》所记载的那样,倘若诸葛亮采纳了,
是不是就可以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呢?尤其是由于诸葛亮的北伐毕竟最终
未能取得成功,后世许多为诸葛亮出师未捷的惋惜者,更容易感叹诸葛亮
为何不试此“奇谋” 。
但是,诸葛亮不会采纳“子午谷奇谋”这样的计策,并非陈寿所说的
“奇谋为短” ,也不是魏延所说的“怯” ,而是认为此计太“悬危” ,这是有
原因的。在这之前,就发生过孟达掉以轻心被司马懿擒斩之事,打乱了诸
葛亮在上庸开辟伐魏东线战线,两路出兵征魏的计划。首次北伐,又因违
众错用马谡而不用宿将魏延、吴懿为前锋,导致初出祁山的严重失败。诸
葛亮本是刘备在政治上的“股肱” ,没有指挥过大战,况且又有关羽、刘备
先后因冒进而失败的前车之鉴,必然使他在军事指挥上格外谨慎而考虑再
三。
诸葛亮北伐的战争指导思想,主要是图谋稳当地在陇右建立基地,稳
扎稳打,逐步推进。正因为此,所以司马懿观诸葛亮营垒后,也称赞他是
“天下奇才也” 。[7]从蜀汉的实际国力与军力而言,诸葛亮的北伐步骤,不
能不认为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平心而论,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 ,实在是过低估计了强大的魏国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