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即清河公主也。楙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 ” 《魏略》也说:
“林字子林,悖中子也。文帝(曹丕)少与桶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
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 ”与曹操之子曹丕一并长大,又为曹操女婿的
夏侯楙,到曹操孙子曹叡为帝时,还能说是“少”吗!何况诸葛亮于建兴五
年(227 年)上《出师表》后,即率军北驻汉中,又怎会在南郑召开军事会议,
让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呢!即使有此会,魏延有此议,必然也是军事机
密,又怎会泄露于外人知之呢!
虽然《三国志》魏延本传记载有魏延请兵与诸葛亮会于潼关之事,但
这是“每随亮出” ,即经常提出的建议,并不明确表示为“子午谷奇谋” 。
倘若没有注引《魏略》的资料,是不会将其理解为“子午谷奇谋”的。因
此, 《魏略》的记载是孤证,不足以证明有“子午谷奇谋” ;加之《魏略》
关于蜀汉的记载多不可信, “子午谷奇谋”的历史真实性也就相当令人怀疑
了。
二、 “子午谷奇谋"是如何产生的?
历代对诸葛亮的评价,公推由蜀入晋的史学家陈寿的评论较为公允。
他既高度赞扬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同时又公正地指出其战争指挥能力有所
不足。陈寿经过广泛搜集和系统研究诸葛亮著作及有关资料后,在《三国
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评论中指出: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
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陈寿在《上
诸葛亮集表》中又说: “然(诸葛)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
优于将略。 ”军政才能长短得失的权衡结果是:政治优于军事;而在军事上
也不是无所可取,只不过是用谋打仗不如军务管理与建设。陈寿对诸葛亮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