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符是从朝廷选举 上的名不 副实
,
以 及
在职百 官大多 徒有虚 名的弊端 来讨论 名实 问
题
,
重点在 有感而发
,
属 于政 治 批 判 的 层
次
。 崔息和 仲长统 也属于 这一层 次
。
他们 从
当时士 人广交 游相标 榜 以 追求虚名 的弊病 来
批 判名实相 悖的现象
。
如崔 是说
:
“ 且观 世
人 之相论也
,
徒以 一 面 之 交
,
定 减 否
匕
决
。
”
仲长统说
:
“天下 之 士 有三可贱
:
慕名而不 知实
·
一可贱
。
”
徐干对 当时选 举不实
,
士人 专事交 游吹
捧
,
以及 诸种名 实颠倒 错乱 的弊 端批判道
:
“取 士不 由于 乡党
。 考行不 本于 阀 阅
。
多 助
者 为贤才
,
寡助者 为不 肖
。 序 爵 听 无 证 之
论
,
班 禄采 方 国之 谣
。
民 见其如 此者
,
知富
贵可 以从 众为也
,
知名誉 可 以虚 哗获也
,
乃
离其 父 兄
,
去 其 邑里
;
不 修道 艺
,
不 治 德
行 ,
讲偶时 之说
,
结 比 周之党
。
汲 汲皇皇
,,
无 日 以处
。
更相 叹扬
,
迭为表 里
。
祷 机 生
华
,
憔悴 布衣
。
以 欺人 主
,
惑 宰 相
,
窃选
举
,
盗 荣宠者
,
不 可胜 数也
。
桓
、
灵之
世
,
其甚者也
。
自公卿 大夫
,
州牧郡 守
,
王
事不恤
,
宾 客为 务
,
冠 盖填 门
,
儒服塞道
。
饥不 暇餐
,
倦不 获 己 营 已治 私
,
求 势逐
利而 已
。
为 之师而 无以 教
,
弟子 亦不 受
业 或奉 货而行贿
,
以 自固结
。
求 志 属
士
仑
,
规 图仕进
。
” @
徐 干不 仅从 批判政 治 的角度对名实 相 悖
现象进行猛 烈抨击
,
而且 就名与实 的关系 间
题
,
进行 了 冷静而深 入 的讨 论
。 他 说
:
“ 名
者
,
所 以名 实也
。 实 立而 名从之
,
非名立而
实从之也
。
故长形立
,
而 名之 日 长
,
短 形
立
,
而名之 日短
。 非 长短 之名 先立
,
而长短
之形从之 也
。 仲 尼 之所 贵者
,
名实之名 也
‘
,
贵名
,
乃所 以贵实 也
。
”
徐干在 这段 话 中
指出儒家名 教所要求的名
,
是 名实 之名
,
非
伪饰 之名
。 并 明确提出 了实 在名先
,
名 随实
而立 的观点
,
因而 在名实 问题上
,
他的讨 论
比王符
、 仲长统等人 更为深刻
,
更 高一筹
。
汉 末社会批 判思 潮中 的名实 之争
,
虽然
表现 出逐步深 入 的趋 向
,
但主要 是一种 政治
的批 判
。 他们 从对名 实颠倒
、 名教 虚伪的现
实进行分 析批判
,
寻求 医治社会 瘤 疾 的 良
方
,
以 求 革新 政治
。
虽然 徐干在 批判时 也曾
讨 论过名实先 后 的 问题
,
但 他的着 眼点仍未
离开 政治
。 如 他要 求士人 要象古 之 君 子 那
样
,
“ 诚其 心
”
,
“ 乐 其道
”
,
以 求
“ 不 闻而
闻
”
,
“ 不 显而显
”
,
不要为 了
“ 闻
”
与
“ 显
” 而去 交游 偶世
,
猎 取虚名
。
总之
,
汉
末 思想 家的名实 之争
,
并 未从根 本上摆脱 政
治 批判 这一 主题
,
还是就 事论事
,
未 站在哲
学 的高度进 行思考
,
所 以 对名与 实之关 系的
讨 论还 是表层 的
。
三
、
曹魏 九 品取人导致 浮 华
交会
汉 末的有识 之 士欲 求通过批 判政 治
,
来
拯救社会 危机
,
挽救东 汉 日趋 灭亡的 命运
。
但是历 史的 发展超出 了他们 的意愿
,
黄 巾起
义 的浪 潮 尚未 完全平息
,
曹氏势 力便 已 起而
代汉 了
。
英才 大略 的 曹操
,
在他势政 期间
,
在 用
人 政策 上与 汉代相 比
,
发生 了一 些 新 的 变
化
。
曹操不再 以 儒家 的纲常名教 为取士 的准
绳
,
而 是主张
“ 唯才是举
”
。
曹操深 刻地认识 到当 时社会所 需要的是
具 有文才武 略
, 可 以 擞乱安 邦的人 才
, 仅有好
的德行 和声誉 的士人
,
还不 是当 时社 会所 急
需
。
正 如他所 说
:
“ 治平 尚德行
,
有事 尚功
能
”
。
吻且东 汉 选举 重名声 与乡里清 议
,
导
致拉帮结 派
,
形成一股 无形 的
、 难 以 控制的
力量
。 曹操认 为这股力 量不 利于 自己 权力的
稳 固
,
便在统 一 中原 之后
,
以
“ 破 浮华交 会
之 徒
”
为 由
,
杀 了一 批无 形 中操 纵选 取的
大 名士
。
曹操在政 治上实 行名法 之治
,
用 人风格
12 1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