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谈《三国演义》中诗词歌赋的作用
(0 次评价)4900 人阅读0 次下载
豆其 ,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 相煎 何太急户竟然使 “ 曹王闻之 , 清然 泪下 行,“ 于是贬曹植为安 乡侯气两首诗不仅构成了故事情节的重心 , 而且诗的 内容切合兄弟相残的事情 , 写得动人 心 魄 . 使人不仅对曹植的 处境深表同情 , 也对曹王兄逼弟的丑恶行径大有 不满 。 第三十七 、 三十八 两回也有很多诗词歌赋是人物形象吟唱出来的 , 这 便增强了情节的艺术魅力 . 尤其是第三十八 回 , 刘备兄弟三人三顾茅庐终于 找到 了大贤诸葛亮 , 但诸葛亮却 “推睡不 起 ”, 刘备无奈又立 了 一个时辰 , 他才醒来 , 口吟一诗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 自知 。 草堂春睡 足 , 窗外日迟迟 . ”然后 才 问一 吉 :“ 有俗客来否? ” 四句诗不仅写出了诸葛亮高卧隆中以待天时的情怀 , 也衬出刘备求贤 若渴之心 , 读来很有吸引力 。 有的诗词歌赋还起着预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 如第三十八回 , 诸葛亮答应出 山 , 辅佐刘备后 , 有一首叹诗 :“ 身未升腾 思退 步 , 功成应忆去时言 。 只因先主丁宁后 , 星落秋风五丈原 。”后 二句 便预示 了第八十五回刘 备 “ 白帝城托孤 ”和 第一百四回孔明 “秋风五丈 原 行的情节 , 其间相隔几 十回 , 令读者 读诗而推想后面的情节发 展 , 而读完后面的情节再回过头来看此诗 , 一切便完全 明 白 了 。类 似的诗很多 , 我们再看第七十八回 , 曹操病危时梦到 “三马 同槽 ”事后 , 有一首诗 :“三 马同槽事可疑 , 不知已植晋根基 。曹 瞒空有好雄略 , 岂识朝中司马师 。 ”诗似“该语” , 预示了司马 氏将来要灭魏自立的情节 , 而这些情节已是整个小说的尾声了 。 有的诗词歌赋也起着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 如第四十四回中 “智激周瑜” , 诸葛亮明知 东吴二乔的特殊身份 , 却偏说曹操 “意 得二乔 , 置于铜 雀台上 , 以为晚年之乐 , , 曹操率大军南 下 , 正 为二乔 . 为证实这一点 , 诸葛亮即席朗诵 了曹植的《铜雀台斌》 , 并说斌中的 “揽二乔于 东 南兮 , 乐朝夕之于共 ”就 表明 了这个意思 , 于是一下激起了周瑜的愤怒 , 决心与曹操誓不两立 , 决意抗曹 。《 铜雀台斌》最早见于《三国志》注引《魏纪》 , 但并无标题 , 其中也没有 “揽二乔 于东南 兮 , 乐朝夕之与共 仲二句 ,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二句原作 “挟二桥 于东南兮 , 若长空之姊 练 ” , 本是描写铜雀台东南的彩虹一样 的桥状建筑物 , 至 毛本则改为这样 , 意谓所指为东昊二 乔 。 至第四十八回 , 作者又一次让曹操对众将说 :“吾今新构铜 雀台于漳水之上 , 如得江南 , 当取 二桥置之 台上 , 以娱暮年 , 吾愿足矣 。 ”目的在于进一 步丑化曹操 。 可见 , 小说是巧借若铜雀台 曦》而把情节步步向前推进的 , 其艺术匠心令人佩服不已 。 第四 , 《三国演义》的诗词歌斌对小说篇章结构的安排也有一定作用 一是在通篇中的结构作用 , 这表现为以词起 , 以诗结 , 首尾呼应 . 结构完整 。 小说一开篇便 来了个 “ 词曰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 阳红 。 白发渔樵江诸上 , 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 。, 这是明代杨慎 所作的一首《临江仙》 , 词抒怀古之感慨 , 更觉潇洒 , 小说引来冠以篇首 , 意在提醒读者究竟应该 怎样去读演义小说 , 怎佯去对待历史英雄 . 煞尾处 则有一首古风 , 共有5 2句 36 4 字 . 篇幅较长 , 意在 “ 将全部事迹急括其中 ” , 末二句 “鼎足三分 己成梦 , 后人凭吊空牢骚 ”,“ 以一梦字一空字结 之 , 正与首卷词中之意招合 。 一部大书以词起以诗收 , 绝妙笔法气毛本第一百二十回夹批) 。 诗 词本身的思想观点如何 , 这里姑且不论 , 但其首尾关合 , 前后照应 , 在结构上具有重要意义 。 二是在段落上的结构作用 , 表现 为当故事情节 发展告一段落时用诗词来收束 . 如第四十二 回 , 当写完赵 云 长坂坡救阿斗的情节时 , 便用 了四句诗来收束这一段落 :“ 曹操军中飞虎出 , 赵 云怀内小龙眠 。 无由抚慰忠臣意 , 却把亲儿掷马前 . ”诗概括 了从 ‘赵 云救阿斗 ”到“ 刘 备掷阿 斗 ”的故事情节 , 表明这一情节至此而告一段落 . 三是在层次上 的结构作 用 , 表现为一个段落 中如有几个层次 , 常插 入诗词有如层次间的 . 4 7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1-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4:03 , Processed in 1.5762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