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
,
只要诸葛亮不在场
,
周瑜马上恢复常态
,
成为 一位
气度恢宏
、举
贤荐才的谦谦君 子
。
小说中周瑜一出场
,
就向孙策举荐
江东二张
;
再次出场
,
不仅 向孙权讲
“得人者
昌
,
失人者亡
”
的道理
,
并
举荐鲁肃
,
委以重任
。
周瑜因心胸狭小而被气死之际
,
仍想着荐贤
,
“
鲁肃忠烈
,
临事不苟
,
可以代瑜之任
”,
这哪 里有一点不能容人
,
忌才
妒能的影子
,
很难想象这和前面所提到的周瑜是同一个人
。
与器量 狭小
,
不能容人相伴生 的是周瑜在诸葛亮面前的易急易
躁
,
意气用事
,
冲动易怒
,
频频失 态
。
本来周瑜想卖个关子
,
让诸葛亮
求他助刘抗曹
,
没想到诸葛亮一篇《铜雀台赋》背下来
,
周瑜便把持不
住
,
变主动为被动
,
反倒求诸葛亮助一臂之力
,
共破曹军
。
再如周瑜
派诸葛亮往聚铁山劫粮草
,
本欲借刀杀人
,
但因诸 葛亮一句激将语
:
“吾水战、
步战
、
马战
、
车战
,
各尽其妙
,
何愁功绩不成?非比江东诸
公
、周
郎
,
尽一能耳
。”
周瑜便大怒
,
为逞一时之勇
,
竟置统帅责任于不
顾
,
要
“
自引一万 马步军
,
直往聚铁山断粮道
”。
一离开诸葛亮
,
回到
东吴 臣将及曹军面前
,
周瑜顿时变得雍容裕如
,
从容不迫
,
老成持重
。
当曹军大兵压境
,
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
他头脑冷静
,
心有定见
,
不 为
他人所动
,
最终促成东吴拒降抗曹的决策
。
对付曹操派来的说客蒋
干
,
他并未采取怒斩来使的冲动做法
,
而是轻松 自如
,
游刃有余
,
小施
巧计
,
便把 自诩有
“三寸不烂
之舌
”
的蒋千玩弄于股掌之间
,
并借机除
掉心腹之患蔡猖
、
张允
。
在这些场景中
,
周瑜何等镇定自若
、
儒雅潇
洒
,
哪会让人等同于那位动不动就
“大叫一声,
金疮迸裂
”
的毛头小伙
子
。
在军事才能方面
,
依不 同 的场合
,
周瑜有 不同的表现
,
时而 有雄
才大略
,
时而 鼠 目寸光
,
反差极大
。
周瑜是东昊重臣
,
孙策传有
“
外事
不决
,
可问周郎
”的遗
诏
,
其军事才能自不待言
。
面对曹操让孙权送
子作人质的棘手问题
,
周瑜深谋远 虑
,
陈说利害
,
令孙母大为称赏
:
“公瑾
之言是也
。
公瑾与伯符同年
,
小一月耳
,
我视之如子
,
汝以兄事
之
。”
其排兵布阵
,
调兵遣将
,
“整整有
法
”
,
让程普等一班老将
“
钦服不
已
”。
更不 用提其智赚蒋干
,
借刀杀人
;
与黄盖合演双簧
,
火烧曹军的
.
43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