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的情况 ,也和蜀国基本相同 ,《晋书
· 地理志》记载了有关孙权时期的人口数
量:
“孙权赤 乌五年 (公元 242
年 ) ,亦取中州嘉号封建诸王 ,其户
五十二万三千 ,男女二百四十二
万。 ”
《晋阳秋》还记载了东吴亡国时的人口数量 ,
《三国志· 吴书· 孙皓传》天玺四年 (公元
280年 )条注引《晋阳秋》曰:
“ (王 )氵睿收其图籍 ,领州四 ,郡
四十二 ,县三百一十二 ,户五十二
万三千 ,吏三千二百 ,兵二十三万 ,
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
从以上两条史料可以看出 ,从公元 242
年到公元 280年 ,将近 40年间 ,东吴的户口
数基本上保持不变。 这也说明自汉末以来的
人口减少趋势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已经停止 ,
继之而来的是相对稳定时期。
关于三国时期曹魏的户口状况 ,《续汉
书· 郡国志 )注引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
有所涉及:
“文帝受禅之初 ,人口之损 ,万
有一存。景元四年 ( 263年 )与蜀统
计 ,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
三 ,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
一人。 ”
《帝王世纪》所记载的曹魏户口 ,是灭蜀之
后 ,魏蜀两地总的人口统计数字。 而前已言
及 ,王隐《蜀记》记载了蜀在灭亡之时的人口
数据为“户二十八万 ,男女口九十四万”,从
总户口中减去蜀地的人口则为“户六十六万
三千四百二十三 ,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
九十一”,这一数字便是曹魏灭蜀之前 ( 263
年前 )的人口数据。
在现存的文献材料中 ,有关三国时期各
国人口数的记载仅有五条。《通典》、《册府元
龟》、《文献通考》等虽也有记载 ,有的数字与
上述数字完全相同 ,有的虽有出入 ,析其原
因 ,概属转抄时的错误和计算的差错所致 ,
其中有关吴国和蜀国的各两条 ,有关魏国的
仅一条。 从这些仅有的材料中 ,我们已经发
现 221年时蜀国的户口数字与 263年时的
户口数字基本相同。 242年时吴国的户口数
字与 280年时的户口数字基本相同。 魏国的
人口数据虽然只有一条 ,但根据吴国和蜀国
的人口状况分析 ,在三国中前期 ,魏国人口
也可能持平 ,处于稳定时期。 当然许多学者
都认为这几个人口数字偏低 ,不能反映三国
时期人口的真实情况 ,与实际数字有一定差
距⑤,我们亦有同感 ,其具体情况放在后面
述及。 但从这些偏低的数据中却反映了值得
注意的问题 ,即中国人口从桓灵之世的逐渐
大幅度递减 ,到三国初年已经停止 ,继之在
三国中前期 ,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一个新的
历史阶段 ,即人口数量规模基本平衡 ,处于
相对稳定时期。 这种平衡一直维持到晋之灭
蜀 ,特别是灭蜀之后 ,中国人口的数量又出
现了快速增长期。 明乎此 ,有助于我们了解
三国时期的经济、生产力等诸方面的情况。
从这一点看来 ,三国鼎立与三国前夕的割据
混战相比 ,应该说是历史的一个进步。 它为
日后人口的快速发展准备了条件。
三 三国后期到西晋太康年间
人口的快速增长
从三国后期开始 ,中国人口数量规模在
相对稳定了数 10年之后 ,又开始迈进新的
历史时期 ,即快速增长时期 ,其中尤以魏蜀
两地的情况最为突出。
早在景元四年 ( 263年 ) ,蜀、魏两地的
人口为民户 943423,口 5372891人。可是到
了西晋太康元年 (公元 280年 )三国统一的
时期 ,历时 17年 ,中国人口数量增长了一倍
多。 如《晋书· 地理志》云:
“太康元年 ,平吴 ,大凡户二百
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 ,口一千六
·69·
袁祖亮 尚新丽 三国西晋人口初探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