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按, 《三国志》卷 11《田畴传》载: “( 田) 畴得北归, 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 扫地而盟曰: `君仇不报, 吾不可以立于世。' 遂入徐无山
中, 营深险平敞地而居, 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 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谓其父老曰: `诸君不以畴不肖, 远来相就, 众成都邑, 而莫相统
一, 恐非久安之道, 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 皆曰: `善。' 同佥推畴。”据此可推知田畴之辈率宗族入深山丛林之中居住, 已不属于官府管
辖, 自然也不属于国家的编民。田畴控制五千余家, 按每家四至五口计算, 当有数万之众, 此类状况, 于汉魏之际, 当不在少数。
②曹丕《与吴质书》中言道: “昔年疾疫, 亲故多离其灾, 徐( 幹) 、陈( 琳) 、应( 瑒) , 刘( 祯) , 一时俱逝, 痛可言邪!”见曹丕: 《与吴质书 》,
昭明太子编: 《昭明文选》卷 42,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第 715页。
永寿三年 ( 157) 的人口统计数据, 即东汉政府统计
的“户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 口五千六百四十
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 ”的数据来进行的。东汉时
期的赋税制度 ,使隐匿户口大幅增加。所以东汉政
府统计的人口数字也是有问题的。事实上, 整个中
央集权时代,在清雍正以前 , 人口统计数量均少于
实际人口数量 ,这是一个共识 ,差别在于程度而已 。
那么 ,赵、谢二人所得出的人口数量 ,事实上可以理
解为仅仅是当时政府所掌握的人口数量 ,即在册编
户数 。也就是说,是当时官方应当掌握而实际没掌
握的人口不在其内。至于为什么没有掌握则很容
易理解,三国时期不同以往, 人口流动太频繁 ,加之
战乱与各种灾荒, 使政府官员在军政大事外, 无法
考虑到进行人口数量的清查 。
而王育民与赵 、谢二人不同, 他直接把矛头指
向了所有的隐匿户口 , 也就是说, 是一个真正的
“三国时期实际人口估算”。按照他的四种未列入
官方统计的人口计算的类别 ,除了过着流民生活的
少量群体①,以及极少数占山为王的土匪外 , 几乎
不存在未被归纳入 “三国时期实际人口估算”的人
群。当然, 如果换一个视角来看, 也许双方的结论
都不无道理。我们不妨将赵 、 谢推算三国时期人口
谷底 1400万与东汉永寿三年( 157) 5600万的官方
数据相比 ,同时将葛剑雄判断的三国时期人口谷底
2200万与东汉实际人口峰值超过 6500万相比, 前
者 1∶ 4,后者接近 1∶ 3,可以说都是符合战乱后人口
减少到鼎盛时期的 1/4到 1/3这一规律的。所以 ,
赵、谢二人得出的 1400万与 1800万的数据 , 也有
其存在的价值 ,并非不合理。只不过,我们认为葛 、
王统计隐匿户口的方法更为可取。总之 ,要确切地
考证出三国时期人口的具体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 。
学者要做到的 ,只是在遵循史料、 合理分析、严密论
证的基础上,给予三国时期人口数量一个大概的估
计。
三、 三国人口减少的原因
有关三国时期人口减少的原因 , 虽然可用 “战
乱”、“天灾 ”等笼统模糊的字眼来概括 , 但毕竟过
于简陋 。不仅如此, 任何一次战争爆发 ,尤其是冷
兵器时代的战争 ,都会引起人口数量的大幅减少。
但是如果违反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也不利
于我们进一步弄清事实的真相。
梁启超在 《中国史上人口之统计 》一文中 , 对
我国古代历次大规模动乱所引发人口数量的大幅
度减少的原因, 做过非常深刻的分析 : “盖扰乱既
亘二三十年, 则仕者涂膏血于原野。举凡有生殖力
者而一空之, 无以为继 ,一也 ; 壮者既去 , 老弱妇女
势不能存 ,二也; 血肉满地, 疠疫缘生, 三也 ; 田弃不
治 ,饥馑相随, 四也; ……则当代之人 , 未能有存其
半也。 ”〔21〕这四条人口减少的原因 ,在三国时期的
乱世中可以说是条条切中要害, 一个不少。例如曹
操赤壁兵败, 与士兵水土不服, 军营之中疫病大流
行有很大关系 , 《三国志 》卷 1《武帝纪 》载: “公至
赤壁,与备战 ,不利 。于是大疫 ,吏士多死者, 乃引
军还。 ”赤壁之战, 兵力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击败
兵力绝对占优但患上严重疫病的曹军 。曹魏阵营
发生的疫病远不止这一次。正如曹操在建安十四
年七月的辛未令中所言 : “自顷已来 ,军数征行, 或
遇疫气, 吏士死亡不归 ,家室怨旷 ,百姓流离 。 ”〔22〕
建安二十二年 ( 216) 又发生大疫, 使“建安七子”一
下子死了四位 。②曹植描述当时的情况是 “家家有
僵尸之痛 ,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或举族而
丧者”〔23〕。再如乱世田弃不治, 粮食减少引发的
大饥荒, 不仅对军队有着极大的影响 ,对于老百姓
的生活更是致命的打击 。曹操军队没吃的 ,程昱供
他三天伙食, 餐餐混有人肉; 袁绍的部队在河北吃
桑椹; 袁术的部队在江淮 ,靠蚌螺水草过日子。刘
备被袁术打败后, “备军在广陵 ,饥饿困踧 ,吏士大
小自相啖食”〔24〕。更痛苦的是老百姓的生活。董
卓之乱, 民不聊生 , 长安城内 “人相食啖 , 白骨委
积 ,臭秽满路 ”。 “人民饥困 ,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 ”
“自李傕 、 郭汜相攻, 天子东归后, 长安城空四十余
日 ,强者四散, 羸者相食, 二三年间 , 关中无复人
迹 。 ”〔25〕以至于曹操看清形势, 实行屯田制度 , 百
姓蜂拥而至, 也不管徭役多重,日子多苦,真是乱世
有一口饭吃足矣。
对于人口数量的非常规减少 ( 正常战争以外
的屠杀 ) , 曹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他是三国时
192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