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周瑜论
(0 次评价)4406 人阅读0 次下载
宏”的形象, 演变为“偏狭量小”的典型, 是有其时代背 景、 文化意蕴和民族心理思想基础的。事实上, 周瑜形象 从历史演变为艺术形象,也反映历史文化和文学发展与 传播的必然规律。 !一"文化的沉积: 符合“褒贬”的互化规则 在“杂剧”, “平话”、 “演义”等通俗文学流传之前, 历代学者和文人对周瑜的赞评是很高的、 中肯的。后世周 瑜形象的演变, 符合历史文化沉积和民族心理思想的“褒 贬”互化规则, 即适应历史文化发展背景和满足民族心理 思想的主流意识需要。唐宋时期, 三国周瑜之所以成为大 多数上层文人或有志者的追求和歌颂偶像,是由于周瑜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的青春活力和英雄气概, 正 适应了当时民族大一统和人们积极向上、建功立业的心 理需要; 所以, 当时有关三国事迹的怀古抒志的诗、 词、 文 中的周瑜形象大多是被歌颂的对象。如李白《赤壁歌》: “二龙争战决雌雄, 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 郎于此破曹公。 ” 和胡曾《赤壁》诗“周郎开国虎争时”、 “已挫英雄百万师” , 以及“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 锁二乔”!杜牧《赤壁》"; “千载周公瑾, 如其在目前, 英 风挥羽扇, 烈火破楼船”!戴复古《赤壁》诗"、 “想当年周 郎年少, 气吞区宇”!戴复古《满江红》词"等等; 最著名的 是苏东坡借周瑜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和通脱旷达、淡泊 无为的矛盾情怀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等, 成为“发抒牢骚, 假曹、 周以寓意”!谢功肃《东坡赤壁赋 考》"的典范。早期的元曲还有“美乎周瑜妙术, 悲夫关羽 云殂”等。而南宋和元、 明、 清时代, 周瑜被贬损形象的 登台, 一方面是南宋和元、 清两代的少数民族对中原汉民 族的入侵统治, 民族矛盾的加剧, 人们对正统秩序的强烈 渴求, 以及大汉族的正统思想的“美梦”的挫伤、 动摇、 破 灭,如三国刘蜀政权偏安蜀地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 或 元、 清两代汉族被少数民族统治等都有相似情形, 因此, 对“尊刘贬曹、 孙”的正统文化和民族心理就自然尊重有 加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平话, 杂剧、 演义等文学对三国 历史的渲染、 丰富和发展, 从《三国志》到《全相三国志平 话》、 《三国演义》, 是三国历史由历史走向平民化、 文学 化和艺术化的过程。可以说, 三国故事的元代话本小说、 杂剧的出现和明代商品经济的萌芽,市井文学的兴起和 中国传统文化正统思想的价值取向, 对历史大加改造, 尤 其是市井说书对三国故事的大众化表现,使周瑜的历史 形象从历史的舞台逐渐走进正统化、 艺术化、 世俗化的市 井平民的视野。从某种意义上说, 正是这种时代背景、 民 族心理和传统文化意蕴的演变, 淡化了“史实”, 强化了 “艺术”色彩, 融入了封建正统观念和忠孝仁义思想, 周 瑜的历史形象也被改造成文化艺术形象,逐渐完成了后 世贬损周瑜形象的艺术塑造和流变成型。 !二"形象的传变: 融入“艺化”人格规律 随着历史文化的流传演变, 魏、 吴、 蜀表现在政治、 军 事、 外交等方面的三国智慧竞争, 优秀人才竞争, 才使得 三国之间的竞争更加富有魅力。尤其是非正统的东吴周 瑜的形象, 既保留了某些史实因素, 又深富有文化内蕴, 开始从历史上将略、 器量、 荐贤的栋梁人格演变为斗智、 斗气、 斗勇!或斗情"的世俗人格化身, 从而改造成正统、 艺 术、 世俗、 人情化的复合民间智慧形象体系, 甚至走上了 脱离历史事实的客观空间, 向人性, 人情的大众通俗化的 主观空间发展, 这也是历史文化与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人格的正统化和艺术化的定型 周瑜形象的贬损,一方面来自刘汉代表的正统心理 与非正统心理冲突和文化沉积。孙吴 “无汉之正,魏之 强”, “操汉贼也, 权亦汉贼也” , 处于其间的孙吴大将周 瑜, 自然缺乏所代表蜀汉正统的诸葛亮那种名正言顺的、 更能满足人们渴求封建正统的意识和保守、 谨慎、 忠贞和 仁义等大汉族潜意识, 这与元代的民族矛盾恶化!蒙汉之 间矛盾"和民族心理状态相适应, 尤其同明末清初!汉与 满"的民族心理矛盾再度上升与激化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 写周瑜的元杂剧、 话本和明清小说: 从《周瑜谒鲁肃》、 《周公瑾得志娶小乔》到《隔江斗智》、 《哭周瑜》等杂 剧; 从元代话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到长篇历史小说《三 国演义》等的成书流传, 这些通俗文学!杂剧、 演义"家们为 了适应世俗文化和现实服务需要, 企图摆脱史实的限制, 融入全新的想象创造时空, 虚构移借、 歪曲夸张、 无中生 有, 改变或取代周瑜的历史形象地位, 孕含丰富的艺术与 文化内蕴, 甚至借史实来作点染, 从历史真实向艺术真实 的深层拓展: 本来周瑜以敏锐的政治眼光, 为孙权策划: 软禁、 羁縻刘备“徙备置吴, 盛为筑宫室, 多其美女玩好, 以娱其耳目”, 拆散关羽、 张飞; 在周瑜死后, 刘备借荆州 之事; 孙权因“备为荆州牧”而嫁妹等; 以及周瑜因亲自 带兵掠阵“会流矢中右肋, 疮甚”, 在返还江陵的途中, 年 仅%&岁时就病逝等史实; 周瑜力排众议, 主张抗曹和对 赤壁之战的全面部署与具体指挥史实等。明代罗贯中在 《三国演义》中, 以刘蜀为正统, 特别是对赤壁之战前后 !包括战后“荆州”的归属问题"运用#’回文字!’%()& 回", 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突破历史时空的束缚, *# *+ #) #& #, #- #. 三国周瑜论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1-15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13:24 , Processed in 0.59901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