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以北
”
,
而上 文 明 言曹操在许都
,
许都却在黄河以南
,
显然自相矛
盾
。
原来
,
吕蒙这句话出自《三国志
·
吴书
·
吕蒙传》
,
系吕蒙接替鲁
肃之前几年所说
,
原文 为
:“
今操远 在河北
,
新破诸袁
,
抚集幽
、
冀
,
未
日
娜
顾
。”
其时曹操在邺城(河北)
·
《演义》为 了情节 的需要
,
挤
此话用
在 后面
,
这在艺术上是可以的
,
但必须使上下文合禅
。
嘉靖本照抄原
文
,
弄得牛头不对马嘴(吕蒙袭取荆州距曹操
“
新破诸袁
,
抚集幽
、
冀
”
已有十余年)
;“
李卓吾评本
”
仅仅将
“
诸袁
”改
作
“
二袁
”,
同样牛头 不
对 马嘴
;
毛本删去了
“新破诸
袁
,
抚集幽
、
冀
”
,
看似解决了这个矛盾
,
却忽视了写曹操在许都的上文
,
仍是一个
“
技术性错误
”
。
第9 2
回有
赞赵云诗日
:“
年登七十建奇功
”
。
赵云年龄小于刘
、
关
、
张
,
若刘备不
死
,
此 时应为 虚岁六十八
,
故赵云应为六 十岁左右
。
作者为了突出赵
云的老当益壮
,
不假思索
,
结果顾此失彼
,
又成
“
技术性错误
”
。
第
11 8
回写 刘禅
“
遣私署侍中张 绍
、 ’验
马都尉邓良同憔周资玉玺来锥城请
降
”
,
此句出 自《三 国志
·
蜀 书
·
后 主传》中刘禅送给邓艾 的求降书
,
其中
“
私署
”一词意
为
“私 自任命”
,
系刘禅自认不合法 的卑词
,
《演义》
作者未加推敲
,
在叙事中照抄此词
,
与其
“拥
刘
”
的立场矛盾
,
也是无
心之失
,
属于不该发生的
“
技术性错误
”。
此外
,
书中相当一部分人物
、
地理
、
职官等方面 的
“
技术性错误
”
,
也可能属于这一类型
。
(三)传抄
、
刊刻之误
《三国演义》成书以后
,
长期以抄本形式流传
。
今存最早的刻本是
嘉靖本
,
刻于嘉靖壬午(即嘉靖元年
,
1522)
,
距《演义》成书已差不多
一百五十年
。
在这漫长 的时间里
,
动手修改者想必不止 一二人
,
加之
众多 的抄手态度 不一
,
水平不
一
,
是否认真校 对也很难说
,
传抄之误
肯定不可避免
,
刻本已不可能保持罗贯中原作的面貌
。
在最早 的刻本
出现 后
,
一方面
,
抄本继续辗转流传
;
另 一方面
,
新 的刻本层出不穷
。
各种各样的刻本
,
往 往又带上刻印者加工的痕迹
,
造成新的错误
。
即
使是 态度最认真
、
评改最精细
、
最受好评的 毛本
,
也同样是如此
。
毛本
纠正了其祖本中的一些
“
技术 性错误, ’
(这里不涉 及艺术上 的加 工修
改)
,
但仍保留了大部分
“技术性错误”
。
例如
:
第1 3
回写徐晃首次出
14
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