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对于各次 战争的特定环境
、
具体条件
、
战略部 署
、
战术运用
、
力量对比
、
矛
盾 转化等
,
都有详 略不同的交 代
,
绝不停留于两阵对圆
、
一将 出马的厮 杀
。
它以 写战争 为
主
,
同时相应展开其他活 动的场面
,
这样
,
不仅更 能反映 出各个政治集团之间斗争的尖锐激
烈和复杂多变
,
而且表现了战争指挥中的一些符合 辩证法的思想
。
《三 国演义》把描写战争的
重点放在指挥 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运 用和发挥上
。
它固然也 刻画了许 多人物的武艺 高强和勇
猛无畏
,
但在战争中突 出表 现的还是斗 智
。
吕布势力 不算弱小
,
可是勇而无谋
,
很快就被消
灭了
。
袁 绍虽然 拥有河北
、
山西等广大地区
,
军力数十万
,
但不能信任 部下
,
临事 优 柔寡
断
,
结果一败 涂地
。
刘备起 初有关羽
、
张飞
、
赵云这 些能征惯战的将领
,
然 而 还 是四处流
窜
,
寄人篱下
,
始终不能有 所发展
。
徐庶投奔刘备
,
略施小计
,
便夺得了樊城
。
及至诸葛亮
出山
,“博望坡军 师初用兵”
以后
,
刘备的处境就逐 步好转
。
表 面看来都写有 没有
“运筹
帷握
”
的
“军 师”
,
实际就是反 映战争 中主观指导能力的重要性
。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 的战略问
题》中说
“
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 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
,
然 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
须 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 的胜 利
。
军事家活动 的舞台建筑在客观 物 质 条 件 的 上
面
,
然而军事家凭着 这个舞 台
,
却可以导 演 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 的活 剧来
。’ ,
《三国演义》
所描 绘的许 多以寡敌众
、
以弱胜强的生动战例
,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 这一条 马 克思 主义 的 真
理
。
《三国演义》
第三十回描 写的官渡之战
,
是曹操统一黄 河流域 的一次大战役
。
袁 绍集合
冀
、
青
、
幽
、
并等处人马 七十余万
,
南 下向官渡进发
。
曹操起军 七万从许昌北上迎敌
。
双方
军事实力悬殊
。
作战之前
,
衰绍的谋士沮授和曹操的谋士荀枚都对形势作了分析
,
关键在于
军粮
。
然而袁绍 不知道利用自己的优点
,
反而给曹操提供有利 的战机
,
以后又一再放弃 主动
权
,
最终被曹操烧了屯积在 乌巢的粮草
。
这 时
,
双方 胜负
,
其实不战已定
。
待到曹操大举进
攻
,
袁绍于是一触 即溃
。
战争当 中
,
优 势与劣势可以互相转化
,
主要是看指挥人员是 否既明
于知己
,
又明于知彼
,
以及 有无驾驭整个战争变化 发展的能力
。
运用战略 防御原 则
、
以劣势打败优势的事例
,
还有赤壁之战
。
赤壁之战是决定三国鼎立
的一次关键性的战争
,
也是《三国演义》描 写得 相当出色 的一次 战争
。
曹操平 定了北方
,
荆州
又不战而降
,
这 时
,
同占据东南的孙权的矛盾就上升 为主要矛盾
。
曹操 占绝对 优势
,
处于 矛
盾的主导方面
。
这种 情况使得孙权 同刘备的矛 盾退居次要 地位
。
鲁肃从刘备那里请 来 诸 葛
亮
,
两家结成联盟
,
共同抗曹
。
诸葛亮到了江东
,
为孙权分析形势
,
使孙权 下 定 抵 抗的决
心
。
周瑜 同诸葛亮都看出了曹操的许多弱点新 占领的地区不稳定
,
有后顾之忧
长 途 远
征
,
军士劳困北方 兵将到南边来
,
不熟悉水 战
、
不服水土
。
于是
,
针对这 些情况
,
决
定作 战方 针
,
以我之长攻敌之短
。
一条长江
,
对于不熟悉水 战的曹操
,
是 难以逾 越 的
“
天
堑
”
,
对于熟悉水 战的孙刘方面
,
却是抗御敌军的天然有 利条件
。
曹操经过三江
口一战
,
这
才发现 自己的短处
,
加紧训练水军
。
而在孙刘 方面则要尽 量打破曹操这 种争取主动的努力
。
周瑜利用蒋干第一次过 江
,
使曹操自己杀掉
“谙
习水 战
”
的水 军都督蔡渭
、
张允
。
诸葛亮
“草
船借箭
”,
又使曹操损失了水上交兵必不可少 的十万枝箭
。
这样
,
曹操的水 上 力量在未 战之
先即已遭 到削弱
。
就在这时
,
曹操全 力以赴在
“
水战
”上用工夫,
而周瑜
、
诸葛亮却在
“火攻”
上出主意了
。
周瑜除了派人打入曹操内部
,
为将 来的反攻 作准备之外
,
又利用蒋干第二次过
江
,
让庞统 给曹操献
“
连环计
”,
把 战船用铁环 连锁 起来
。
曹操只想到连 接战船有利于防止风
浪
,
却没有 想到不利于防止 大火
。
曹操已经完全 处于被动地 位
,
作战形 势发生 了根本变化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