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刘方面开始 转守 为攻
。
等到赤壁火起
,
无需花费多大力气
,
孙 刘方面便赢得了这场战争的
胜利
。
全部赤壁之战的描写
,
除了
“祭东 风”本属
画蛇添足的败笔之外
,
对于孙 刘方 面为了制
服劲敌而巧妙地运用战略 战术
,
是表现得 相当充分
、
相 当精采的
。
曹操之所以处处 被动
,
坐
失良机
,
一个重要原因是 骄傲自满
,
盲目乐观
。
“
横架赋诗
”
那一 场面
,
即在表现他踌 躇 满
忘
、
目空一切 的轻敌态度
。
由于轻敌
,
结果 不注意认 真研究客观实际
,
优势而变为劣势
。
曹
操的失败
,
败于胜利 冲昏头脑
,
败于谋划指挥 上的一误再误
。
在《三国演义》的大量战争描写 中
,
从正反两个方 面都清楚地表明战争 的主 观指导的重要
意义
。
《三 国演义》描写封 建统治阶级各个政治集团的斗争
,
有其 爱憎褒贬态度
。
它通过那些 斗
争
,
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
,
给 予肯定或否定
,
从而体现了它的思想倾 向
。
《三 国演义》继承了戏 曲平话的
“拥刘反曹”
的传统
,
把蜀汉 当作全 书主 要矛盾 的主导方
、
面
,
把刘备
、
关羽
、
诸葛亮当作刁
、说的 中户。人 物
。
全书一百二 十回
,
其 中 自,‘园结义至诸葛
亮死五丈原这五十一年间的事就 占了一百零四 回
,
以后四十六年 的事只用十六回就草草收束
。
作品紧紧抓住 曹操集团与刘备集团的矛盾这条主线
,
刻画了曹操和刘备两个对立 的艺术形象
,
展开了一系列人物 事件的描写
。
作品对曹操是揭露
、
鞭挞
,
对刘备是美 化
、
颂扬
。
作 为艺术形象的曹操在《三国演义》里
,
是 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典型
。
历史上的曹操本
来有欺诈残暴 的特 点
,
民间传说把这一特点突出
、
夸大
,
在曹操 身上 概括了历代封建统治者
的 本质特征
。
《三 国演义》依据民间传说又有所加工
,
成功 地刻画了曹操诡诵多变
、
心狠手毒
的思想性格
。
作 者并没有简单 地丑 化曹操
,
而 是通过许 多富有真实性的情节和内心描写
,
在
渲染他的
“雄才大 略”
中刻画他 的奸诈凶残
、
猜疑多忌和损 人利己
。
他有 着无穷的贪欲和权 势
欲
,
但他善于把
“
宁教我负天 下人
,
休教天下人负我
”
的极 端可耻的剥削阶级唯我主 义掩饰起
莱
,
利用假仁假义
、
小恩小惠笼络一批人材 为他服务
。
羽毛未丰时
,
他 也做过一些
“好
事
”以
邀买人心
,
如任 洛 阳北都尉 时
,
“有犯禁者,
不避豪贵皆责之
”
可是一旦大权独揽
,
他就为
所欲为
,
残害无 辜
。
“谋董卓
孟德献刀
”
,
“曹操煮酒论
英雄
”,
破袁绍后将所获部下通敌书信
焚而不究
,
这些都显示了他在封建统治 者当中深通 斗争 策略的政治军 事才能
。
但正因为他具
有这些特 点
,
他的奸险
、
毒辣
、
残杀无辜的本性就越发 狰狞凶恶
。
他 因疑心而杀吕伯奢全家
,
因缺军粮而 借王皇的头来 稳定军心
,
因防范行刺而
“
梦中杀人
”,
装疯诬叔
,
割发代首
,
以及
追袁谭 时对百姓的欲杀故纵
,
都可 见出他诈伪险 恶已极
。
他以乱军心为名 杀杨修
,
借刘表之
手杀称衡
,
屡建功勋的荀或
、
荀枚也因谏阻他加 九锡晋魏公 而被迫害致死
。
有些人他不 马上
杀或亲手杀
,
主要为的利用他们
,
或是怕露出豺狼本相而 失掉民心
但一 旦直接触犯了他 的
利 益
,
也就 不管
“民心”
不
“民心”
了
。
孔融劝他不要伐刘备
,
并叹说
“
以至 不仁伐至仁
,
安得
不 败乎
”曹操就不 避害贤之名杀
了孔融
。
他口里说
“吾替 天行道,
安肯杀戮人民’’有时竟也
小题大作地下命令
践麦或掠人鸡 犬者处以极刑
,“贵鸡犬
如人
”
但有时却
“贱人如鸡 犬”,
因报父仇兴兵攻打徐州
,
下令
“但得城池,
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
”,
“
大军所到之处
,
杀戮人
民
,
发掘坟墓
”。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这 样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大野心家
、
大阴谋家的
艺术典型
。
《三国演义》在曹操 处境 不利时
,
极写其狼狈不堪
,
在他处境顺利 时
,
也还要借一
些人物来予以斥责
,
痛骂
、
戏 弄和嘲笑
。
这 些描写
,
在 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人民群众对于封建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