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论坛》19 93
年第
1期
曹操上当
。俗话
说
,
欺庸人易
,
欺奸雄难
。
要
想使曹操上当
,
江东除了风雏
,
怕也没有他
人了
。
在这个问题上
,
庞统是颇费了点心思
的
。
首先
,
他须瞒过蒋干
,
将蒋干做为引见
曹操的人
。蒋
干首次过江
,
做说客不成
,
“深
怀惭愧
”
,
于是又领命二次过江
,
探听黄盖
“
苦肉计
”之虚实
,
不料又被周瑜识破
,
将他
再次做为利用对象
,
故意将他软禁在离庞
统很近的西山背后一座小庵中
,
制造两人
见面的机会
。
这时的蒋干
“
心中忧闷
,
寝食
不安
”。
情绪十分低落
,
处于严重的焦虑状
态
。
庞统熟知他此刻的心理
,
以隐居者身份
来到蒋千面前
,
与蒋干共坐谈心
,
鼓动如簧
巧舌
,
极其 自然地流露出对周瑜
“
自持才
高
,
不能容物
”的
不满
,
正投合了蒋干此时
的心思
,
接着又极巧妙地利用了蒋干急于
将功补过和逃离险境的心情
,
哄得蒋干连
夜下山
,
寻得船只
,
飞掉投江北
,
将庞统引
见给曹操
。
其次
,
庞统还须瞒得过曹操
.
庞
统见到曹操以后
,
曹操间他
:“周瑜年幼
,
持
才欺众
,
不用良谋
。
操久闻先生大名
,
今得
惠顾
,
乞不吝教海
。
”但他
此刻并没有立即
献上连环计
,
而是沉着地耍求参观曹操军
营
。
一边盛赞曹操用兵得法
,
调度有方
,
还
投其所好
,
指江南而言曰
:“周郎
,
周郎
、
克
期必亡
。”这
一番表演使曹操大喜过望
。
然
后再和曹操高谈雄辩
,
使曹操大为敬服
。再
慢慢 引入 正题
,
指出
:“
大江之中
,
潮生潮
落
,
风浪不息
,
北军不惯乘舟
,
受此颠簸
,
便
生疾病
。”
一下子道出了曹操为之优虑的难
题
,
叫曹操如何不
“再三
请间
’
.
于是
,
水到渠
成
,
庞统不着痕迹地献出连环计
,
助孙
、
刘
联军破了曹操八十三万大军
。
对于这一莫
大功绩
,
《三国演义》一书中已有赞词
,
其诗
曰
:“
赤壁赓兵用火攻
,
运筹决策尽皆同
,
若
非庞统连环计
,
公谨安能立大功
。
”(
以上引
文皆为《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作者在这里不惜浓墨重彩将庞统的才
华
、
功绩渲染得淋滴尽致
,
完成了和诸葛亮
的第一轮比较
,
那就是才华的比较
,
能力的
比较
。
到 了第五十七回
,
庞 统和诸葛亮再次
相逢
,
这时
,
赤壁之战硝烟早已散尽
,
有功
之人各各得到了封赏
。
周瑜三气而死
,
正
值新丧
。
鲁肃已接任都督
,
诸葛亮更是被奉
为神人
。
两人相遇在江边
,
诸葛亮刚刚在周
瑜灵堂做过一段后人褒贬不一的表演
,
正
欲回家
,“
只见江边一人
,
道袍竹冠
,
皂绦素
履
,
一手揪住孔明
,
大笑曰
:‘汝
气死周 郎
,
却又来吊孝
,
明期东吴无人耶
。’”这
又是一
种对比
,
但与前一种对比不同
,
前面的对比
是比他们相同的地方
:
才能智慧
。此
一种对
比
,
是比他们不同的地方
:
个性和遭遇
。
诸
葛亮到江东吊孝
,
显示了他的地位和他为
人 的乖巧
,
庞统的装束和言语显示了他的
落寞和率直
。如
果说前一种比较是表相的
,
这后一种比较就开始引入深层了
。
果然
,
随着情节的展开
,
作者就向我们
进一步交待了庞统的结局 同时向我们揭示
了作者欺于这个形象的全部意义
周瑜去世以后
,
新任都督
、
待人诚笃的
鲁肃为东吴着想
,
曾在孙权面前竭力保举
庞统
,
说
:“此人上通天文
,
下晓地理
,
谋略
不减于管
、
乐
,
枢机可并于孙吴
。
往日周公
谨多用其言
,
孔明亦深服其智
,
见在江南
,
何不重用
。
”(《
增像全 图三国演义》第五十
七回)当孙权与他见面
,
见他长得
“浓
眉掀
鼻
,
黑面短髯
,
形容古怪
”,
便心中不喜
。
交
谈了没两句
,
便胡乱地敷衍他说
:“公且退
,
待有用公之时
,
却来相请
.
”
虽经鲁肃一再
力争
,
孙权仍坚持说
“吾誓不用之。’.
不难看
出
,
对于孙权
,
是
“
以貌取人
,
失之子羽
”;
(引文同上)对于庞统
,
则是
“平
生素志难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