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时
,
总是不忘魏延脑后的反骨
,
尤其是在
“孔
明火烧木栅寨
”
一
节几乎致魏于死地
。
作品这段写魏延引司马鹤进人预有设伏的谷
,
自
己也被垒在了谷中
,
只有等着与敌同归于尽
。
按作品中孔明的料事
,
完全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疏忽
,
此处的烧司马鲜
,
实也是为烧魏延
。
魏
延有幸出逃后
,
作品又接叙诸葛亮转加罪于马岱与杨仪
,
并暗中挑拨
魏
、
杨的并系
,
为后来斩杀魏做准备
。
嘉靖本这里的故事安排完全脱
离了前面故事对孔明的限定
,
使我们看到了曹操杀吕伯奢式的残忍
阴险
。
毛评本在《上方谷司马受困》一段中写到
:
魏延引五百兵退入谷中去
。
撼忽见草房尽是干柴
,
前面
魏延已不见了
。
敌人被牢牢地困住
,
而自己的将士却安然无损
,
这才是真正孔明
的计策
—
准确无误
,
滴水不露
。
对魏延的人品
,
孔 明早于魏延献襄
阳城时 就在所体察(四十 一回)
,
后来魏延曾献
“
出子 午谷
”
之计
(九
十二回)
,
孔明未纳
,
魏延就此又屡示不 满
,
孔明也并非不知
,
这些毛
评本也作了叙写
,
但对 于嘉靖本所写 的魏延不得出谷及诸葛亮的转
罚和挑拨却略而 不写
,
这徉就维护 了孔明性格的前后统一
。
毛评本最
后也写 了孔明遣计杀魏延
,
但此杀与嘉靖本却有很大不同
。
前者杀魏
延于立功之时 是不智
、
不仁
·
是在逼魏延反
;
后者杀魏延于反之时(蜀
军与叛军已两相对垒)
,
体现的是孔明有先见之明
,
而且这是镇压叛
乱
,
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忠贞
。
这样看来
,
毛评本的改变才是更
适当的
。
孔明是 整部三 国故事着墨最多的形象之一
,
他的活动贯穿了作
品前后 共六十六回(三十八回一一百四回)
。
与此相比
,
作品对孙策的
描写要简略些
,
但即使在这不多的篇幅中
,
嘉靖本也有些旁出的情
节
。
如作品《孙权领众据江东》一节
,
这部分写孙策被人刺伤
,
后又受
异人于吉惑弄
,
整日律思恍惚
。
作品写他忽儿回府
,
忽儿出城
;
并且
“通
晓叱喝
”
,
“如狂如醉”,
这样的描写也许更符合没有正常思维的
特点
,
但却并不符合英姿飒爽的
“小霸王”
的特点
。
在毛评本中孙策
一
47
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