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评价《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0 次评价)4618 人阅读0 次下载
小说一开始就揭示了东汉末年矛盾重重 , 危机四伏 , 社会动乱不安的局面 。 桓 、 灵 之际 , 最高封建统治者昏庸腐朽 , 一 “狼心 狗行之辈 , 滚滚当朝 ; 奴颜卑膝之徒 , 纷纷秉 政 ” , 致使 冰朝政日非”场 “苍生涂炭” 。 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 「 激起 了广大人民的反抗 。 公元 1 8 4年 , 、 终于爆发了 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 。 “四方百 姓 , 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 十万 。 ”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酷镇压 , 农民革命的烈火暂时 被扑灭了 , 但却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 。 与此同时 , 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 和 社会危机也日益尖锐地暴露出来 。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 , 各地封建军阀趁机而起 。 他们互相之间勾心斗角 , 尔虞我诈 , 大动干戈 。 从 “诛宦 竖” 到 “降孙皓” , 真是 “乱 轰轰 , 你方唱罢我登场 ” 。 地主阶级各种各样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表演 。 他们大耍 阴谋 诡计 , 玩弄种种骗术 , 进行财产和权力的争夺 。 什么 “连环计” 、 “衣带诏” , 什么 “兄逼 弟 ” 、 “侄陷叔” , 什么 “诈 献书 ” 、 “假投降” , 五花八门犷无奇不有 , 充分 暴露出封建统治阶级的 自私性 、一 虚伪性 、 贪婪性和残暴性 。 这些描写对于我们认识黑暗 的封建社会和反动的地主阶级 , 都是有帮助的 。 《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乱世中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 这虽然 不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 但一些休自惊心的场面 , 却能给读者留下 深刻的印象 。 例如第四 回写董卓围杀村民一节 , 就非常深 `刻地暴露了封 建军阀血腥屠杀无辜人 民的 滔天罪行 。 又如第十三 回写李催 、 郭把大交兵 , 他们 “所到之处, 劫掠首姓 , 老弱者杀之 , 强壮者 充军 。 临敌则驱民兵在前 , 名日 ` 敢死 军 ’” 。 封建军阀的倒行逆施 , 造成了田园荒芜 、 生产凋敝 、 白骨如山 、 饿擎遍野的惨象 。 此外 , 如曹操攻打徐州时 , “大军所到之处, 杀戮人 民 , 发掘坟墓 ” ; 刘备败退樊城时 , 裹胁 “民众数万万 。 这类描写 , 有的被作者 掩盖了真相 , 但我们透过这些现象 , 一 仍然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在战乱频仍 、 兵连祸结的黑 暗年代里所遭受的无穷灾难、从而激起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无比仇恨 。 分裂与统一是三 国时期社会矛盾的集 中表现 。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是 围绕着这一 社会矛盾 , 来展开全书的主要故事和情节的宁小说一开始便总结了周秦以来中国社会发 展的趋势 , 认为 “天下大 势甘分久必合 , 合久必 分 ” 。 结尾又得出了 “天下大势, 合久 必分 , 分久必合 ” 的结论 。 当然这是二种形而上学 的唯心史观 , 只看封事物的现象 , 没 有接触到事物的本质 , 不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解释历史 。 但其中也包含着一定 的辩证法因素 , . 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反对分裂 、 主张统一的倾向 。 作者对那些 坚持分裂 、 割据 , 升历史倒车的封建军阀 , 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和嘲讽 。 在由谁来统一这个问题上 , 小说明显地表现了 “拥刘反曹” 的封建正统思想 。 作者希望由刘备这样理想中的 “仁 君 ” 来重整汉室乾坤 , 这里包含着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 , 必须予以批判 。 小说虽然不赞 成由曹操来统一天卞 , 但在描写曹操与北方军阀的分裂割据行为作斗争时 , 却如实地表 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卞 , 分裂 、 复辟是历史的倒退 , 通过斗争实现新 的统一; 则符合历更发展的趋势 。 1因此, ( (三国演义》主张统一 、 反对分裂的思想倾 向 , 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言这种思想倾向的形成亨与宋元时期人民反对分裂 、 要求 统一的愿望有关 。 元末明初 、 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乱到治 、 从分裂到统一的时期 。 元 代奴隶主贵族残暴反动的统治 , 给各族人民造成了莫大灾难 , 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9-06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15:45 , Processed in 0.63067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