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鼓吹唯我主义
,
为 了保存 自己
,
吃掉对方
,
二
不择手段
,
无所不用其极
。
如他在误杀
吕伯奢全家后说
:
“宁
教我负天下人
,
休教天下人负我件
”
充分暴露出剥削阶级自私
、
残忍 的本性
。
又如曹操为报父仇
,
攻打徐州
,
下令
“但得城池,
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
”
;
为防范行刺
,
而假装
“梦中杀人”
等等
,
都充分说明曹操这个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
,
为
了自私的 目的
,
什么事情都干 得 出来
。
应当指出
:
由于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 出发
,
拥刘反曹
,
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
虚构和捏造的
。
还有一些作者认为是要害问题
,
极力加以渲染
,
其实并非要害
,
如曹操
对汉室不 忠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杀后逼宫等等之类
。
尽管作者对此深恶痛绝
,
认为 大逆
不道
,
大书特书
,
但并不 能作为判定曹操功罪的依据
。
我们不应 当按照
《三国演义》作
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
,
亦 如我们不应当按照作者 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
来评价刘备
、
关羽等人一样
。
毛主席教导我们
:
“必须学会全面地看
l ’q题
,
不但要看到事物 的正面
,
也要看到它
的反面
。
”
对曹操这个艺术典型也应当如此
。
我们必 须克服主观性和 片面性
,
抛开传统
偏见
,
全面地 实事求是地评价 艺术典型曹操
。
《三国演义》中的 曹操是一个两面性的艺
术典型
,
在他身上既有应当肯定 的东西
,
又有 必 须否定 的东 西
。
历 史上一切曾经起过某
种进步作用 的剥削阶级政治家都是如此
,
都具有两 面性
。
曹操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他们这
种共同的本质特征
,
所以我们说他是一个成 功的艺术典型
。
三
、
评价
《三
国演义》应当一分为二
以上就《三国演义
》评论中有争议的两个问题谈了一些看法
。
那么《三 国演义》究
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们认为
;
《三 国演义》在思 想 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应 当一分
为二
,
既 有积 极有益的 因素
,
也有消极反动的成分
,
总的看来是一部较好的历史小说
。
说它
“较好”
,
是从发展的观点
,
用比较的方法
,
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
。
在 我 国大量 的
历史演义小说中
,
《三 国演义》的成就是比较突出的
,
无论在反映社会生 活的深度和广
度方 面
,
或是在艺术表现方面
,
在 同类作品中都没有一部超过它的
。
当然
,
《三国演
义
》毕竟 是封建时代的产物
,
其中存在着大量有害的封建毒素
,
必须彻底加以批判
。
对
于这样一部内容极其复杂矛盾的作品
,
我们的责任是将它一分为二
,
进行实事求是的分
析批判
,
“把它分解为精华
和糟粕两部分
,
然后排泄其糟粕
,
吸收其精华
”
,
绝不应该
给它 随意地贴上什么
“尊儒反
法
”
之类的标签
。
《三 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和魏
、
蜀
、
吴 三 国兴衰的历史为题材
,
从权灵帝 中平元年
(公元
18 4
年)黄巾起义写起
,
到晋武帝太康元年
(公元28 0
年
)全 国统一为止
,
前后
历时近百年
。
小说熔铸大量史料
,
通过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
比较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
的社会生活
,
特别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与军事斗
争
。
对于 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
认识地主阶级的残暴与腐朽
,
`
了解人民群众
在军 阀混战中的苦难生活
,
以及研究古代战争的规律和经验
,
都提供了较为生动而形象
的 历史资料
。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