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同僚们积极揭发自己的缺点和过错
。
对于家属子女
,
诸葛亮同样严格要求
,
不使他们特殊化
。
比如
,
他主张开源节流
,
反对贪污浪费
,
提倡俭朴
,
号召人们要作到丰年不奢侈浪费
,
凶年不困窘
,
平时要注意
积蓄
。
他自己 也身体力行
。
他在给刘禅的一次上表中表示
:
家里已
“有桑八百 株,
薄田
十五顷
,
子弟衣食
,
自有余饶
”,
而自君产
门
身;在外
,
衣食都由国家侠蜻
,
因此
,
不再另
置家产
,
到死的那一天
,
决
怀使内有粼帛
,
外有盈嵘以负陛下产哪翻结果也确象他
自己所说的那样
,
他死时家产并没有增加
,
无论从他本人到他的家属
,
在地 主阶级集团
中
,
生活上都是 比较俭朴的
。
又如
,
他领兵屯驻汉中的时候
,
诸将子弟都率领一部分兵
卒冒风雪 之苦
,
长年跋涉在山谷路途之中
,
押解转运军需物资
。
诸葛亮命令他的儿子诸
葛乔也带领五
、
六 百士兵去参加其中的工作
,
认为他和他们
“宜
同荣辱
”
〔8〕
。
由于诸葛亮确实做到了赏罚分明
,
赏罚必信
,
同时 又处处以身作则
,
遵守自己为蜀
汉中央政府制定的每一项 法律制度
,
所以尽管他执法严峻
,
但上下都很敬畏而爱戴他
。
在这 方面
,
有许多动人的事例常常 引起后来的一 些进 步人士感叹不已
。
如《三 国志协
的作者陈寿
,
他的父亲曾因犯法而被诸葛亮处凳刑
,
这按过去的正统观点
,
就是与诸葛
亮有了辱父之仇了
。
但是陈寿不仅在诸葛亮生前
,
就是在诸葛亮死了
,
晋朝统一 了中国
以后
,
都没有攻击过诸葛亮
。
相反
,
在他一生呕 心听血的著作《兰国志》中
,
还满怀尊
敬地客观地表扬了他 的各种功绩
。
在晋朝泰始十年
,
他还专门给晋武帝司马炎写 了《上
故蜀垂相诸葛亮故事表》
,
推荐诸葛亮治国的种种进步措施
。
这件事当然也表现 了史学
家陈寿本身的公正
,
但是 诸葛亮处罚陈寿的父亲
,
室少在一个被处罚者的亲属看来
,
是
合理的
,
应该的
,
因而也是令人心服的
,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
又如李严
,
刘备病危时
,
他曾经和诸葛亮一同受遗诏辅佐刘禅
,
在蜀汉政权中是地位权力仅次于诸葛亮的重臣
。
诸葛亮率兵北攻曹魏
,
他担任中都护的职务
,
受命督运军械粮草
。
但他当时很不负责
,
当军粮运不到前线 时
,
为了替自己文 过饰非
,
就耍 两面 派作风
,
派人 到前线假传圣旨
,
叫
诸葛亮暂时退军
。诸
葛亮按假传的圣旨退军后
,
他却假作吃惊地对诸葛亮说
:
“军 粮饶足,
何以便归?
”反
而责备诸葛亮为什么退兵
。
同时
,
为了避免朝廷追究退兵 的原因而暴露
自己
,
又给后 主刘禅上表说
:
“军 伪退,
欲以诱贼与战
”
〔9〕
。诸
葛亮当了解到李严这 种
故意弄虚作假
,
推卸责任
,
隐瞒罪过
,
以国家大事为儿戏的真相后
,
便大为震怒
,
立即
向刘禅上表
,
请把李严罢官
,
贬为庶民
。
李严被贬
,
闲居在梓渔反省
,
心里还比较平静
。
但是当听到了诸葛亮死 的消息
,
就放声大哭
,
说诸葛亮如还活着
,
他还有可 能 出来 做
事
,
现在诸葛亮死 了
,
就再也不可能了
。
于是发病而死
。
这件事例 同样说 明
:
李严对于
诸葛亮所给的处罚
,
是 心服的
。
而且他坚信
,
只有诸葛亮这样明于赏罚
,
以身作则的人
,
才有可能给一个犯了错误的人以将功补过的机会
。
类似这样的突出例子
,
还有长水校尉
廖立
。
他开始自命不凡
,
认为自己的才能应当与诸葛亮一同掌管朝政
,
因此常常诽谤朝
廷
,
毁辱同僚
,
破坏 团结
,
影响很 坏
。
诸葛亮也因此上书废他为民
。
诸葛亮处罚他以后
,
他不仅至死没有怨言
,
而且 知道诸葛亮病故
,
也禁不住为之垂泣
。
所有这些事例
,
都说
明 了诸葛亮执法 严 明
,
以身作则的成功之处
。
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政治家
,
能够使自己
亲自处罚 的人 及其辛属心服口服
,
而卫对自己尊敬信任有加
,
这不能不 说是 很难能可贵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