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黄巾起义与三国儒法斗爭的关系
(0 次评价)4296 人阅读0 次下载
此 , 曹操刚到这里 , 就有可能从庶簇地主的利益出发采取打击豪强的措施 。 他一连免去了拚 南国境内那 些 “阿附 贵戚 , 赃污狼藉 ” 的地方官达八人之多 , 又重振 了推行法 治路线的旗 鼓 。 而且自此以后 , 他打击儒家大族 的措施日益具体 , 态度也日益 坚决 , 同他在黄巾起义前 “ 恐为家祸 ” 而退缩不前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其次 , 曹操实行的 , ’ 0 佳才是举 ” 的用人路线 , 也是以黄巾起义冲击了儒家大族的 “征 辟 ” 、 “ 察举 ” 制度为条件实行的 。 由于黄巾起义播烧了官府 , 杀死和赶跑了大量 的儒家大 族 , 使得原来的 “ 征辟 ” 、 “察举” 制度无法实行 。 所谓 “丧乱之后 , 人士流移 , 考详无 地 ” 及 “ 夭下兵兴 , 衣冠士族 , 多离于本土 , 欲征源 流 , 逮难委悉 ” 等等哀鸣 , 就是这 种情况的 写照 。 正因为如此 , 曹操才有可能与条件利用 这种形势 , 改变儒家 大族的用人路 线 , 实行 “唯才是举” 的政策 。 至于曹操最初所据以统一北方的基地 — 青州一带 , 原来为分裂割据势力所盘踞 , 并不 为曹操所控制 。 因为黄巾起义 军扫荡了这里的分裂割据势力 , 曹操才有可能控 制这一地区 , 取得立足之所 。 其他如统一战争的进行 , 屯田制度的实施 , 无不以黄巾起 义对儒家大族的打 击为条件 。 因此 , 曹操对黄巾起义所开创的历史新局面与新形势的利用过程 , 既是他夺取农 民起义的成果的过程 , 也是他推行法家路线的过程 。 同样 , 诸葛亮之所以能在益州地区对那 些 “ 专权恐搜 ” 、 “互相 承奉 ”的 儒家大族 “威之 以法 ” 。 , 实行 “刑不可 以贵势免” 的法治路线 , 也与这个地区的黄巾起义 及五斗米道起 义对儒家大族 的冲击分不开 。 由于这时法家路线推行的可能与条件 , 决定于黄巾起义对儒家大族的打击 , 以致出现了 这样的状况 : 凡是黄巾起义的中心地区 , 法家路线的推行也比较顺利 , 从而推行得比较彻 底 , 曹操所在的黄河流域就是如此; 凡是黄巾起义力量较小 、 活动时间不 长的地区 , 法家路 线的推行程度 , 就不如曹操所在的黄河流域 。 诸葛亮 、 刘备所在的益州地区和 孙权所在的江 南地区 的情况就 是如此 。 这种情况的出现 , 除了这些地区经济 、 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 外 , 同时也不难看出 : 法家路线在不同地 区 的推 行程度 , 同黄巾起 义对这些地区的儒家大族 打击 的程度几乎成正比 。 因此也可以说 , 曹操推行法家路线比较彻底 , 诸葛亮次之 , 而孙权 又次之 , 并不是 由于他们有什么 “受于天” 的特殊才能上 的差别 , 而主要是由于黄巾起义给 他们提供的条件有所差别的缘故 。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 :“在评价个人 的社会活动时会发生的 共正问邃 是 :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保证这种活动得到成功 ” 。 黄巾起义影响着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认识 黄巾起义不仅扫 荡了儒 家路线的阶 级基 础 — 儒家大族 , 也冲击 了孔孟之道 。 黄巾起义 军蔑视白虎观会议所制定 的封建纲常伦理 , 有计划 、 有组织 地发动武装起义 , 敢于, ’1B上作 乱 ” , 并声称 : “吏不必可畏, 小民从来不可轻 ” , 这是 对 孔老二的 “畏天命 、 畏大人 、 畏 圣人之言 ” 的抨击 。 义军提出 “苍天巳死, 黄天当立 ” 的革命口号 , 显然是对刘家天下 “受 之于天 ” 的儒家 “天 命论 ” 的有力否定 。 “汉 行已尽 , 黄家当立 ” , 可见在义军看来 , 率 物是变化发展的 , 从而粉碎了 “天不 变 , 道亦不变 ” 的形而上学思想 。 义军编 了 “举秀才,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8-10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9:35 , Processed in 0.69568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