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动构成的
。
”
(《列宁 全 集》第一概
39
页
)
但个人在历史上能够起到作用
,
必须 顺应 历史
前进的方向才有可能
。
比曹操强大 的袁绍何以反而败于曹操呢了曹操的谋士法家郭嘉对
此作了正确的分析:
“绍 以逆
动
,
公 (指曹操)奉顺 以率天下
”⑦。
袁绍 大搞封建割据
,
逆乎历史潮流而动
,
所以
“虽兵强,
无能为也
。”曹操走统一的道路,
顺乎历史潮流
,
终
子完成统一中原的大 业
。
当时历史发展的主要障碍
,
是豪强地主势力
。
自东汉 以来
,
土地高度集中于少数豪
强大姓之手
,
丧失土地的农民
,
大量流徙
,
沦为半奴隶式的徒附
。
到东汉末年
,“豪
人
之室
,
连栋数百
,
膏田满野
,
奴埠千群
,
徒附万千荣乐过 于封君
,
势力 体于守令;
财贴自营
,
犯法不坐;刺客死士
,
为之投命
。’,⑧这种庞
大 的地主庄园
,
就是一个一个
的独立王 国
。
豪强兼并的必然结果
,
便是封建割据和军阀混 战
。
汉末的长期割据混 战
,
使生产发达
、
人烟稠密的黄河流域
,
出现一片荒凉景象
:
“出 门无所见,
白骨蔽平原
”⑨ ;
“名都空
而不居
,
百里绝而无 民者不可胜数
”L。
到曹王称帝时
,
洛阳附近的膏沃 良田
,
已是
“
树木成林
”,“荒莱”满
目⑧了
。
曹操对北 方的统一
,
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豪强 兼并
和 军阀混战
,
减少 了人民的流徙和死亡
,
促使 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并 为重建统一的中
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打下 基础
,
这在当时是有其重 大的历史意义的
。
曹操 在诗 歌创作中把
当时中原最大 的豪强地主袁绍作为打击的主要对象
,
正抓住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
公元二0 0 年
,
官渡一战
,
曹操以少胜多
,
打败袁绍
,
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
在
这个基础上
,
曹操进一步展开了一系列 重大的法治措施
:
公元二O四年提出
“重豪强兼
并之法
”,
二O 五年下
《整齐风俗令》
,
二O六年开始大量推广屯田
,
二一O年宣布
“不
信天命之事
”,
并从二一O 年开始三下
《求贤令》
。
所有这些
,
都是为了继续打击豪强
,
巩固并扩大统一中原的成果
。
在这些斗争中
,
曹操也以他战斗的诗篇
,
进行了密 切的配
合
。
统一 中原 的斗争
,
主要就是和豪强势力进行斗争
。
面对当时的混乱局面
,
曹操认识
到
“拨
乱之政
,
以刑为先
”O,
必须用严格的法治
,
才能制服那些大搞割据分裂的贵族豪
强
。
曹操直到临死前还告诫其下属
:
“
天下尚未安全
,
未得遵古也
’,L,
希望他的继 承者
,
不要回到古代礼治 的老路上 去
,
而必须继续执行其
“
以刑为先
”的法治路线,
来治理
“尚
未安定
”
的 天下
。
曹操的一 生
,
一直贯彻这条打击豪强 的法治路线
。
他早在二 十岁出任
洛阳北部尉时
,
就 显示了敢于和豪强斗争的精神
。
他刚到洛阳
,
就
“造五 色棒,
悬门左
右各十余枚
,
有 犯禁者
,
不避豪强
,
皆棒杀之
”
0
。
当时正是宦官权势熏天 之际
,
特 别是
不久后便居
“西园
八校尉
”首领 的赛硕,
更为灵帝刘宏所重用
。
赛硕 的叔父 仗势 犯禁
,
曹
操还是依法惩办
,
毫不容情
。
统一 中原之后
,
曹操丝 毫没有放松和豪门贵族的斗争
,
他
对一些十分犯狂的世族地主的代表人物如孔 融
、
杨修
、
魏讽 等进行坚决镇压;同时 重用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