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巾军职
”
见于《周礼
·
春官宗伯下》
,
“
太宰职
”
见于
《周 礼
·
天官家宰》
,
层次相同而标法却不一致
。
1 2
.
“
五经
”
:
甲
、
《魏志
·
王朗传》注引《世语》
:
“建立二 学,
崇明五
经
,
皆拘所建
。
, ,
(2/
4 19)
乙
、
《蜀志
·
法正传》注引《三辅 决录注》
:
“
真字高卿
,
少明
《五经》“一
”
(4/
957)
1 3
.
“
语在某某纪传
”
。
《三 国志》及裴注行文中
,
为求简
洁
,
对其他纪传已详言之事
,
例不复述
,
而以
“
语在某某纪
”
、
“语在某某传”
相提示
。
标点中
,
对
“
某某纪
’ 夕
、
“
某某传
”
标
法未加以统一
,
而有三种形式
:
甲
、
《魏志
·
荀饮传》
:
“
后从救刘延于白马
,
饮画策斩颜
良
。
语在《武纪》
。
”
(2/
3 2 3)
《魏 志
·
张 绣志》
:
“
董卓败
,
济与李催等击 吕布
,
为卓报仇
。
语在《卓传》
。
”
(1/
262)
乙
、
《吴志
·
黄盖传》
:“
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
,
建策火
攻
,
语在瑜传
。
”
(5/
1 2 85)
“瑜”
下加专名号
。
丙
、
《吴志
·
吴范传》注
:
魏 滕
“
赖太妃救得免
,
语见妃缤
传
。
”
(5/
1423)
1 4
.
“
本传
”
。
裴松之注 文中
,
常将征引他书记载与《三 国
志》本文相比较
,
以定其是非详略
。
某传注文提及某 传
,
例 以
“本
传
”
相称
。
点校本中
,
对
“
本传
”
时而加书名号
,
时而又不
加
,
如
:
甲
、
《魏志
·
吕布传》注
:“
按《本传》
,
邀诣术
,
未至而
死
。
而此云 谏称尊号
,
未详孰是
。
”
(1/
22 2)
乙
、
《魏志
·
袁术传》注
:“
如此
,
则温不为术所杀
,
与本
传不同
。
”
(i/
2 08)
1 5
.
孙 盛
“
评
”
。
按孙盛
“
评
”
为其《异同评》之省 称
,
点
校本中时而加书名号
,
时而又不加
,
如
:
24 8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