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纵横风月与《三国志通俗演义》
(0 次评价)7263 人阅读0 次下载
物 , 夺之固当 ;即使起义军之 间 , 亦是一味以力服人 , 不 必说明理由 的 。 同为农民起义军的张士诚拘朱元璋派来的通好之使 , 悍然派兵 进攻镇江 。 陈友谅称帝后 , 不思北伐灭元 , 反率舟师东下南京与朱元 璋火并 。 赵君用等徐州兵败 , 仓皇投奔郭子兴 , 据滚城而有之 。 嗣后 又投奔山东 , 杀大将毛贵 。 元末群雄置道德的遮羞布于 不顾 , 赤裸裸 地 “ 力政争强 ” , “ 贪楼无耻 , 竟进无厌 ” , 既证明乱世 “ 道德大废 ” (《校 战国策书录》)的现状 , 也显示出元末群雄比之汉末群雄 , 其素质之低 劣 。 元朝末年 , 多元多极的政治军事集团不断涌现 , 统一 的中央集权 国家分崩离析 , 内战四起 , 凯靓神器分裂纵横年代给《三 国志通 俗演义》染上的明显特征 , 便是注重对 “ 家家欲为帝王 , 人人欲为公 侯 ” (玛9 3)情况的描述与心态的刻划 。 举凡《三 国志》及裴注所引诸 书的相关内容 , 几乎巨细搜罗无遗 ; 同时又妙笔生花 , 根据作者的理 想加工改造 , 往往无中生有 , 已非 “踵 事增华 ” 所能概之 。 在 “成 王败 寇 ” 的年代里 , 董卓作为害人太多又被人泼尽脏水 、遗 臭万年的失败 者 , 其身上所承受的历史污垢无疑十分厚重 。 至于图谋篡位一事 , 历 史并无记载 , 故孙策与袁术绝交书云 : “卓虽 狂狡 , 至废主自与 , 亦犹 未也 ” (《三国志 ·孙策 传》注引《吴录》) ; 《后汉书 · 董卓传》论曰 :“然犹 折意绪绅 , 迟疑陵夺 , 尚有盗窃之道焉 。”小说却大 肆渲染董卓谋篡之 事 , 明写暗示有十余处之多 。 起兵进京之初 , 亲信李儒便言 :“大事可 图矣 ” (P 2 1) , 谓其夙有不臣之心 ; 提拔蔡琶时 , 李儒又曰 :“伯 嘈非常 人也 , 若主公用之 , 大事可就 。” (玛 l )董卓破格摧用受党锢之祸迫害 清洗的清流名士 , 即便是诛心之论 , 亦不过说他收买人心而已 , 而小 说却认为在为谋篡作组织准备 ; 迁都长安 , 本为避关东兵锋 , 小说自 然要说其为了在长安 登基代汉(巧2) ; 其后更有 “让 天位 ” 、“ 筑受禅 台 ”等等 , 不一 而足 , 越写越离奇 。 在相信 “既生 瑜 , 何生亮 ”、“六 出祁 山 ”确有 其事的读者心目中 , 恐怕不会怀疑小说上述指控 , 均非史实 。 荀或因反对曹操晋位 “魏公”而 死 , 其不愿曹操代汉 自立之心迹可知 。 但小说写到赞同迁都许昌时 , 荀或竟说 :“汉朝刘 氏以火德旺天下 , 故 . 32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2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4:33 , Processed in 0.64368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