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
在建立蜀汉政权过程中
,
发挥了重要作用
。
正是在居住荆州期间
,
诸葛亮完成了从青年
学子向战略家的转变过程
,
从而得以洞察天下大
势
,
向刘备提出隆中对策
。
荆州所荟萃的大量优
秀人才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
无疑是诸葛亮成长的
重要作用
。
人称
“
诸葛亮一生惟谨慎
”
,
诸葛亮谨慎的性
格与他在汉末荆州的这段生 活是否有关联呢?
如
前所述
,
刘表是依靠荆州土著的豪强大族建立政
权的
,
他在政治上极力排斥外来人士
,
不仅如此
,
刘表本人度量狭窄
,
妒贤忌能
,
听信谗言
,
不能容
直言之士
。
士人弥衡被曹操送至荆州后
,
本对刘
表忠 心无二
,
但由于不容于刘表周围的人
,
以谗言
被逐出襄阳
,
为黄祖所杀
。
即使是荆州人士
,
从事
刘 望之以直言被杀
,
从事中郎韩篙受命出使许昌
,
以接受汉爵遭猜忌
,
险至 杀身之祸
。
连刘表自己
的儿子刘琦也因谗言而疏远
。
在这样的一种政治
气氛下
,
许多士人都明哲保身
,
谨言慎行
。
《世说
新语
·
言语篇》注引《司马徽别传》曰
:“徽字
德操
,
颖川阳翟人
。
有人伦鉴识
,
居 荆州
。
知刘表性暗
,
必害善 人
,
乃括囊不谈议时人
。
有以人物问徽者
,
初不辨其高下
,
每辄言佳
。
其妇谏曰
:
‘人
质所疑
,
君宜辨论
,
而一皆言佳
,
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
?
’
徽
曰
:
‘
如君所言
,
亦复佳
。’
其婉约逊遁如此
··
一人
谓刘表曰
:
‘
司马德操
,
奇士也
,
但未遇耳
!
’
表后见
之
,
曰
:
‘
世间人为妄语
,
此直小书生耳
。’
其智而
能愚皆此类
。
”
司马徽不仅精通古文经学
,
而且善
于鉴别人才
,
他赏识和器重的诸葛亮
、庞
统后来都
成为千古流传的人物
,
可见他本人决非等闲之
辈
。
他之所以
“
智而 能愚
”
,
实在是因为当时的政
治环境压迫所致
。
不仅是司马徽
,
与司马徽抱定同样态度的人
比 比皆是
。
《三国志
·
裴潜传》载裴潜虽受刘表礼
遇
,
但
“
私谓所亲 王架
、
司马芝曰
:
‘刘
牧非霸王之
才
,
乃欲西伯自处
,
其败无
日矣
。
”
,
《三国志
·
杜
袭传》载袭在荆州
,
“
同郡繁钦数见奇于(刘)表
,
袭
喻之曰
:
‘
吾所以与子俱来者
,
徒欲龙蟠幽蔽
,
待时
凤翔
,
岂谓刘牧当为拨乱之主
,
而规长 者委身哉?
子若见能不已
,
非吾徒也
,
吾其与子绝矣
!
’钦
慨然
曰
:
‘
请敬受命
。’
袭遂南适长沙
”。
和洽在荆州时
,
刘表虽以宾礼待之
,
洽
“
谓
‘
昏世之主
,
不可亲近
,
久而砧危
,
必有谗愚间其中者
’
,
遂南渡武陵
”
。
不仅外来北方人士 在刘表政权下战 战兢兢
,
不少荆州土著人士也视刘表政权为是非之地
,
避
之唯恐不及
。
《襄阳首旧记》载
:“庞德
公
,
襄阳人
,
居涌水上
,
至老不人襄阳城
。
躬耕田里
,
荆 州牧刘
表数延请
,
不能屈
,
乃自往候之
。
谓公曰
:
‘
夫保全
一身
,
孰若保全天下乎?
’
公笑曰
:
‘
鸿鹊巢 于高林
之上
,
暮而得所栖
;
龟矍穴于深 泉之下
,
夕而得所
宿
。
夫趋舍行止
,
亦人之巢穴也
,
但各得其栖宿而
已
,
天下非所保也
。
”
’
此外如桓阶
、
韩 暨
,
也都不
愿出仕荆州政权
。
诸葛亮在襄阳生活的时期正是其性格发 育成
长的重要时期
,
庞德公
、
司马徽又是其成长道路上
二位导师般的人物
,
二人的人生态 度 不可能 不给
诸葛亮性格的形成带来重要的影响
,
有 一件事很
生动地反映了诸葛亮的性格
。
《三国志
·
诸葛亮
传》载
:“刘
表长子琦也深器亮
,
表受后妻之言
,
爱
少子琼
,
不悦于琦
。
琦每欲亮谋自安之术
,
亮辄拒
塞
,
未与处画
。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
,
共上 高楼
,
饮
宴之间
,
令人去梯
,
因谓亮曰
:
‘
今
日
_
L不至天
,
下
不至地
,
言出子
口
,
入于吾耳
,
可以 言末?
’亮答
曰
:
‘
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
,
重耳在外而安乎?
’琦
意感
悟
,
阴规出计
。
”
刘琦
“
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
”
,
可
见二人并非一般交情
,
而亮非要至
“
上不至 天
,
下
不至地
”的高楼之
间方才为其划策
,
这既说明诸葛
亮深知刘表的为人
,
不愿介人其家事
,
也说明当时
谗愚成风
,
诸葛亮担心密告而谨慎自保
。
刘备三顾茅庐是众所周知的故事
,
但为什么
诸葛亮非要刘备三顾茅庐始才
“
隆中对
”
呢?是诸
葛亮没有仕进之心 吗?不然
,
诸葛亮以管
、乐
自许
,
正是要建功立业
,
名垂青史
。
是嫌荆州僻远
,
非中
华之地
,
不愿效力 吧?也恐不然
,
当年孟公威欲自
荆州北归
,
诸葛亮不是劝他
“
中国绕士大夫
,
遨游
何必故乡邪
”
卿诸葛亮 不愿见刘备
,
当另有原
因
。
刘备是天下袅雄
,
不得已归依刘表
,
而时刻以
功业为念
,
四处招揽人才
,
尤其是不为刘表所依
重的外来流寓人士
。
他访士 于司马徽
,
引徐庶于
摩下
,
都是在积极地延揽人才
。
他不顾将军之尊
,
三顾茅庐延请一年轻学子
,
正是求 贤若渴的急切
表现
。
但他的这些举动引起了刘表的戒备
。
“荆
州
豪杰归先主者
日多
,
表疑其心
,
阴御之
。
”
以诸葛
亮之明
,
不会不知道刘表与刘备之间这种微妙关
系
,
而诸葛亮与 刘表政权又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
,
他的叔父与刘表是旧友
,
举家投奔刘表而来
;
岳父
与刘表同为蔡讽之婿
,
他回避刘备
,
正是顾忌到这
些关系
。
但刘备的礼贤下士
,
与刘表的妒贤忌能
,
构成了强烈对比
,
刘备的推心置腹
,
与刘表的虚情
假意
,
又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
“士
为知己者死
”
,
这
是诸葛亮抛弃顾虑
,
投依刘备的真正原因
。
诸葛
亮在《
出师表》中说
:“
臣本布衣
,
躬耕于 南阳
,
苟全
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江汉论坛
1 99 9
·
1 2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