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
它人民十万余家
,
以一家五口计
,
己在五十万人以上
,
在当时是一个大国
。
第三
,
它的地理位置
,
在金陈国以西
,
当在今缅甸境内
。
岑仲勉把它定在克拉海 峡以北的
H
t
ayan,
不够妥当
。
奴后国在林阳国 以西
。
《交州以南外国传》云
:“从林 阳西 去二千里
奴后国
,
可二万
余户
,
与永昌接界
。
”
(《御览》卷七九O引)
东汉永昌郡治不韦
(今云南保山)
,
所
辖地域相当广阔
。
奴后国既与永昌接界
,
则必在今缅甸境内
。
如果考虑到 它和林阳毗
邻
,
订为今缅甸掸邦高原以北
,
当无大差错
。
此外
,
尚有滨郁专国
,
《扶南土俗》云
:“滨郁专国,
出骥
(都田切)
马及金
,
俗
民皆有衣服被结发也
。
”
(《御览》卷七八七引)驹井义明以为当在泰国境内
,
按
:
骥马即
滇马
,
乃云南的产物
,
滨
J却专
国仍以订为缅甸为宜
。
《外国传》云
:“究原有撩民,
出锡
、
铁
、
鸡舌香及赤白五色鹅鹉鸟
。
究原达永昌一岁
。
”
它距离永昌极远
,
当在印度境内
。
当时对于南洋群岛
,
已经有了明确的了解
。
《吴时外国传》大体上以诸薄为中心
,
区别它的东西各国
,
《南州异物志》则以歌营为中心
,
记录它的周边诸国
。
二书所记的
角度不同
,
国名也不完全一致
,
因此考订上出现不少困难
。
但如严格掌握它的方位
、
距
离
、
物产及其历史情况
,
不少间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
诸薄国亦作杜薄
、
阁婆
,
均为J
ava
的对音
。
《梁书扶南国传》云
:“
又传扶南东
界即大涨海
,
海中有大洲
,
洲上有诸薄国
。
”
《吴时外国传》云
:“扶南东有大海,
海
中有洲
,
出五色鹦鹉
。
”
(《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又云
:“诸
薄国 女子织作白叠
花布
。
”
(《御览》卷八二O引)
五色鹅鹉和棉布都是爪哇的著名产物
,
在中国和阿拉
伯的旅行记中都有详细的记录
。
据康泰《扶南土俗》所记
,
诸薄之东有马五州
,
马五州之东有火州
,
指的是今大哭
他群岛
。
诸薄之东北有北护州和巨延州
,
指的是今勿里洞岛和加里曼丹岛
。
诸薄之西北
有耽兰州
,
薄叹州
,
大约都在苏门答拉
。
在南洋诸国中
,
诸薄国
(爪哇)
开发较早
,
和
中国的关系较为密切
。
马五州和火州
,
《扶南土俗》云
:“
诸薄之东有马五洲
,
出鸡舌香
,
树木 多华少
实
。
”
(《御览》卷七八七引)
马五洲即今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 Ba l
i )
,
马五当为马
立之误
。
此地又有婆利(《新唐书》 )
、
麻篱
、
琶离(《诸蕃志》等不同译名
。
同书又
云
.“火州在马五洲之东,
可千余里
。
春月霖雨
,
雨止则火燃
。
洲上有树木
,
得春雨时
皮正黑
,
得火燃树皮正 白
。
诸左右洲人以春月取其木皮
,
织以为布
,
即火洗也
。
或作灯
住
,
用不知尽
。
布若小秽
,
投之火中复洁
。
”
(《通典》卷一八八引
,
据
《御览》卷七
八六补)火洲在马五洲之东
,
其地即今龙目岛
,
火山极多
,
故有火洲之称
。
水洗布即石
绵制品
,
当时不知底细
,
误以为树皮所成
。
在《异物志》
、
《抱朴子》
、
《玄中记》中
都有同类记录
。
在曹魏齐王芳景初三年
(公元2 3
9
年)输入洛阳
,
成为轰动朝野的一件
重要新闻
。
(见《三国志齐王芳纪》)
北护州和巨延州
,
《扶南土俗》云
:“诸薄之东
南
(按.
南当作北)有北护州
,
出锡
卜.争!护.
!
|I L . . . . . . .L
I
. . . . . ‘‘. L,.‘目. . .rl . . . . . . . . . .
L
1
1
卜
卜
卜
ll ’
| I .
|
曰
lF
.下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