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指 导思想 呢?
首先
,
他 们对于 历史和演义二者在文体
上作出大的区分
。
李 雨棠在
《万花楼 杨包狄
演义》的序言中说
,
历史的特点是
“简 而约”,
“柄笔难
详
,
大题小作
,
一 言而包尽 良 相 之
大功
,
一 笔而挥全英雄 之伟绩
。”
因此
,
就显得
“
纸短情 长
”。
小 说则可以
“
揭一朝一段之事
,
详一将一 相之功
”,
不会 感 到
“
纸短情 长
”之 仄
逼
,
可以来一个
“小题
大作
”
。
这是从 文字详
略 这个 外部特征 来认识演义和史 书的区别
。
金丰在《说岳全传》的序 中有一段话
,
则深入
到历史演义的本质特 点
,
他说
:“从来
创说者
不宜出于虚
,
而亦不必 尽 由于实
,
苟 事事 皆
虚则过于诞妄
,
而无以服考古 之心
;
事事 皆
实则失 于平 庸
,
而无以动一时之听
。”
为了达
刊既不诞 安
,
又不平庸的要 求
,
池主张
“
实
者虚之
,
虚者实之
”。“
实
”
的方面要 求
,“
则
有忠有奸有横之可考
”
(指岳飞
、
秦桧
、
兀术三
人)
,
“虚”
的方面则要
“有起 有复有 变之足
观
”
,
能够
“令 人听
之而 忘倦
”
。
这里
,
金丰
对历史演义在处理虚实时的辩证关系
,
说得
很透 彻
。
再从 他们的写作实践 来看
。
虚实关系从小说的各个方面都有体 现
。
第一是表现在人物的有无 上
。
所有历史演义的主要人物都是有 史可稽
的
。
至于演义 中的二三流 人物则情况 大不相
同
。
作者往往
“寄姓
名于 有无 之间
,
以征其
诡幻
。
”
(《瓤腾续编》一)或 者史无其人
,
或者
史书 上只有淡淡的影子
,
而演义上却 有 肉有
血
。
例如
,
《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只在《董卓
传》
、
《吕布 传》中有三二语涉及
,
没有名字
;
周仓 其人只在《鲁肃 传》上 有个疑似人物
,
也
没有 名字
。
《杨包狄万花楼 演义》中的五 虎将
,
除狄 青一人 而外
,
其余四人都 是 虚 构
。
《杨
家府 演义》中的佘太君
、
穆桂英在史 书上只
有寥寥数语
,
而且姓也不同
,
一个姓
“
折
”,
一个姓
“木”,
演义上则成为赫赫的女英雄
。
在戏剧 中更成 为主角
。
这 是演义和戏剧大不
相 同的区别 之一
。
当然
,
正史上没有 而小说 上有的人 物
,
未必一定是凭 空虚 构
。
例如
,
《三国志》中
,
关公只有关平
、
关兴两个 儿子
,
小说 上还 有
第三子关索
。
历史 上究竟有没有这个人呢?
宋朝 有病尉迟关索
,
还有好几个 勇武 人物 都
以
“小
关索
”
为浑名
,
可能关索 确有 其人
。
陈
鼎《黔 游记》中说贵州有 关索岭 三处
,
云南也
有几处
。
相传诸 葛亮南征时
,
以关索为先
锋
。
究竟有无关索
,
陈 鼎认为是
“
千 载 疑
案
”。
并 由此 而推论
:“正 史缺 者
颇 多
,
不 独
索一人也
。”
这 句话 是有 道理的
。
有 些人物
当时确 有其人
,
正 史上缺 漏
,
但在民间流传
中却长期存在
,
通 过口耳 相传的讲唱 文学被
保存在 演义中
,
也 是可 能的事
。
再 有
,
史书
上没 有周仓 其人
,
而 山西某地却有周仓 庙
,
《山西通志》
_
匕还载明周仓是平 陆人
。
究 竟是
史书失记
,
还 是方 志根据 演义攀附 附会
,
这
种真假公案很 不容 易查考 清楚
。
虚 实关 系大量地 也是主要地表现 在历 史
事实的出入上
。
《说 岳全传》的后半段写岳 雷
扫北
,
_
直捣黄龙
,
气死兀术
,
笑 死牛牟
,
全
是虚构
。
在岳 传 中占十九回
。
《岳传》的前 半
段是比较真实的
,
但和史 实出入的地 方也 很
多
。
开篇第一回
“岳
飞 出世
”
就不符事 实
。
小
说上写岳飞出生后儿 个月
,
岳飞父亲遭水灾
丧生
,
其实岳飞二 十岁时
,
父亲 才病死
。
枪
挑小梁王
,
根本 无此 事
。
八锤大闹朱 仙镇 其
实发 生在 邸城
。
风 波亭死难 的经过 也 与事实
不完全一样
。
《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
、
三英
战吕布 等重 大情 节也和事实有 出入
。
人 们讲
得最 多的关羽在 华容道义释曹操一事
,
也是
作者的编撰
。
《三国志》
不载
。
只有裴注引
《山阳公载 记》中有一段记载
:“公
(曹操)船舰
为备所烧
.
引军从 华容道步归
,
遇泥泞
,
道
不通
,
天又大风
,
悉使赢兵 负草填之
,
骑 乃
得过
。”《
隋唐演义》中写场帝儿子赵 王杨呆 被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