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表:二十世纪《 三国演义》 文献研究述要
三 国 题 材 的 溯 源 大 都 为 “ 人 民 性 ”和 “ 替 曹 操 翻 案 ” 这 两 大 焦 点 论 争
服 务 , 不 是 “ 八 股 式 ”的 顺 带 而 及 就 是 “ 应 景 式 ” 的 罗 列 比 附 。 有 一 定
进 展 的 是 鲁 地 、 雪 克 等 考 定 元 杂 剧 三 国 戏 在 四 十 种 以 上 。, 一 粟 钩
沉 出 唐 代 流 行 三 国 故 事 题 材 的 一 些 新 材 料(《 谈 唐 代 的 三 国 故 事 》,
刊 《文 学 遗 产 》 增 刊 第10辑 【1 9 6 2年 」)。1 9 6 7年 在 上 海 嘉 定 出 土 的 刊
于 明 成 化 年 间 的 说 唱 词 话 《 花 关 索 传 》, 为 研 究( (三 国 演 义 》的 故 事
渊 源 流 变 提 供 了 十 分 珍 贵 的 资 料 。 该 阶 段 重 “ 流 ”主 要 表 现 为 专 题
研 究 论 文 的 数 量 有 了 较 大 幅 度 的 增 加 。 首 先 是 关 于 三 国 戏 曲 尤 其
是 京 剧 的 研 究 评 介 文 章 大 量 涌 现;其 次 是 《 三 国 演 义 》 在 海 外 的 传
播 开 始 引 人 注目 , 《 羊 城 晚 报 》发 表 了 数 篇 介 绍 《 三 国 演 义 》 在 泰 国 、
日本 传 播 情 况 的 文 章 。 另 外 冯 玩 君 在 《<三 国 志 演 义>当 论 》(刊 《山
东 大 学 学 报 》1959年 第4期)中 就 《 三 国 演 劝对 长 篇 历 史 小 说 、 戏
剧、曲 艺、 诗文、 社会政治 等方面的 影响 作了 初步描述, 这 是对( (三
国 演 义 》的 影 响 作 具 体 范 畴 划 分 的 较 早 尝 试 。
自1 9 7 6年 至 今, 《三 国 演 义 》的 源 流 研 究 有 了 长 足 进 展 , 成 果 喜
人 , 主 要 表 现 在 如 下 两 个 方 面 。
首 先是 传统的 源、 流文 献 史料学 范畴的 扩 展。 在 溯源 方面, 历
史 史 料 方 面 已 不 再 局 限 于 陈 志 裴 注 , 而 延 伸 到 《 后 汉 书 》、 《 晋 书 》、
《 资 治 通 鉴 》、 《 资 治 通 鉴 纲目 》、 《 十 七 史 详 节 》, 甚 至 上 溯 到 了《 汉
书 》、 《 史 记 》、 《 左 传 》等 。 文 学 史 料 方 面 曾 被 忽 视 的 《 世 说 新 语 》、 《 搜
神 记 》、 《 傅 子 》、 《 语 林 》 等 古 小 说 及 唐 诗 、 唐 人 小 说 的 影 响 也 引 起 了
研 究者的 重 视;戏曲 则突破了 元 杂剧的限 囿, 进 人 水饰、 参 军戏、院
本 、 南 戏 等 新 领 域;讲 史 话 本 除 《三 国 志 平 话 》 外 , “ 说 三 分 ”、 《 新 编
五 代 史 平 话 》、 《 京 本 通 俗 小 说 》、 《 清 平 山 堂 话 本 》 等 也 为 学 者 所 瞩
目 。 苏 兴 《 稗 圃 裙 屑 》(《 古 典 文 学 论 丛 》 第5辑, 齐 鲁 书 社1 9 8 6年 版)、
《<三 国 志 演 义>识 小 》(刊 《 东 北 师 大 学 报 》199 2年 第5期)通 过 对 赤
壁 屡 兵 中 东 吴 力 主 迎 曹 的 谋 士 、 刘 备 人 赘 东 吴 时 诸 葛 亮 所 授 三 条
锦 囊妙计、曹 操计 赚徐 庶等的 分析, 令人 信服地 证明了 罗 贯中 曾 袭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