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对诸葛亮德才功过论争的浅见
(0 次评价)4318 人阅读0 次下载
论 。 公元 二八零年 , 晋大举伐吴 , 吴退相襄阳张涕渡江逆战 , 吴兵大溃 。 张涕决意身陨 疆 场 , 临难不退,部下督诸葛靓(诸葛亮族 人 ) 率数百残兵欲保张梯撤退 , 张梯垂泪语诸葛靓 日 : “仲思 (靓字) , 今日是我死日也 。 且我作儿 时 , 便为卿家承相所拔 , 常恐不得其死 , 负名贤知 顾 。 今以身拘社樱 , 复何遁牙阶 ” 诸葛家族仕于魏 、 蜀 、 吴兰国 , 均至高位 , 而 官居垂相者 , 憧诸葛亮一人而已 , 故张梯所言 “卿家永 相” , 当指诸葛亮 。 张 J涕儿 时为诸葛 亮所看得起 , 竟然成 了激 厉他舍身取义的动力 , 足见诸葛亮在当时人们心自中的崇高地位! 晋一统后 , 诸葛亮名声仍不减当年 。 除陈寿外 , 一些名人史家如袁准 、, 张辅 、 傅玄 、 孙 盛 、 干宝 、 习 凿齿等人 , 对诸葛亮仍是 称颂备至 。 孙盛 述史 , “词直 而理正 ” , 胃着灭门 的危险 , 直书权臣桓温仿头之 败 ; 干 宝《晋纪 总论》 , 敢子奋笔直书晋室 开基之 祖 “不及修 公刘太王之仁也 , 受遗辅政 , 屡 遇废 置二祖逼禅代之期 , 不暇待三分八百之会 ” , 确实 很自点骨气 。 他们褒美诸葛亮 , 绝非迫于压力而作曲笔 , _且 当时蜀老犹传口碑 , 说他们不 明 真象误作褒美之言 , 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 在人才辈出的魏晋时期 , 舆论如此褒美诸葛亮 , 当何 以解释呢?若说诸葛亮确实德薄才 平 , 靠欺 世盗名 、 合虚声以辣动天下 , 恐伯于理难 通 。 魏晋之 时 , 承东汉 “清议” 积习 , 人 伦藏否 之风仍然很盛 , 若非德才兼美 , 要得个好 名声是很困难的 。 当然 , 一些沽名 钓誉之 徒 , 虽能以种种手段博一时之名 , 但象诸葛亮那样柄政当国 , 日理万机 , 要事事装假 , 蒙蔽 众人 , 欺骗各方面舆论 , 赢得生前身后之名 , 是很难设想 的 。 研究 历史 , 自然不必一定以古人 之是非为是非 , 但也不能置古人之是非于不顾 。 一个亡 国的故蜀相 , 身后得到各方舆论的交口颂扬 , 在政治对手主持修订的史籍中 , 获得了如此崇 高的评价 , 这是我赞成古人意见的主要依据 。 至于古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是否恰如其分 , 这完全可以商榷 , 但诸葛亮是一个值得充分肯定的历史人物 , 却是毋庸置 疑的 。 认识事物要避免见木不见林 , 评价历史人物切忌详其细 目而弃其大端 , 既要注意考察 这 个人物在处理 某个具体问题时究竟动机如何 , 更要重视考察此人的全部实践活 动 , 到底产生 了什么样的社会效果 。 特别是在动机分析上分歧太大 、 争论不下时 , 不妨以社会效果为主要 依据 , 对此人的德才功过进行估价 。 诸葛亮出山以前 , 刘备集团在群雄角逐中处境维艰 , 屡战屡败 , 被逐出中原而寄人篱 下 。 三 顾茅庐之时 , 诸葛亮在著名的 《隆中对》中 , 为刘备集团确定了总战略方针 。 《隆中 对》的内容包括兰个部分 : 第一 , 形势分析,第二 , 近期战略目标 , 即跨有荆益 , 联吴 抗 曹 , 鼎足而三, 第三 , 远期战略目标 , 即兵分 两路北伐中原 , 复兴汉 室 。 《隆中对》提出的 战略思 想是否全对尚有争议 , 但它对 时局 的分 析 、 敌友的划分 , 直至夺取荆益为立国之基的 思想 , 无 疑是 正确的 。 《隆中对》为处于傍徨状态的刘备集团指 明了方向 , 刘备一生的事业 从此发生巨大转折 。 数年之中 , 刘备集团 势力迅 速发 展 , 占据了荆州大片土地和益州全部 , 实现了诸葛亮鼎足而三的预见 。 如果没有三 顾茅庐请出这个诸葛军师 , 刘备集团会与孙吴结 盟参加赤壁之战吗?能据有荆州数郡站住 脚跟吗?能西取益州夺得立国之基吗?缔造蜀国的 首功 , 当归刘备呢 , 还是当归诸葛亮?面对这些历史事实 , 仍谓诸葛亮 “才平” , 恐难 令人 信服 。 一48一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8:26 , Processed in 0.6225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