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选拔范围
,
根据
《三国志
·
蜀书
》所载人物
,
除刘氏家族外
,
立传者5 9 人
,
其中外
来者占4 0人
,
土著仅1 9 人
。
外来者约占三分之二
,
而荆州又占其二分之一
。
刘备自樊城
撤退以来
,
“荆楚群士,
从者如云
”
,
他们是刘备政权最重要的支柱
,
而诸葛亮在与
荆州集团 的头面人物黄承彦的丑女结婚后
,
事实上已加入荆州集团
,
“三顾
茅庐
”
,
从
某种意义上说是刘备通过诸葛亮来拉拢荆州集团
,
所以在刘备取得益州后
,
便出现
“豫
州入蜀
,
荆楚人贵
”
的局面
。
蜀汉建立后
,
刘备又通过与吴壹之妹联姻
,
拉 拢东州地
主集团
。
这一集团是南阳
(郡治今南阳)
、
三辅
(今关中平原一带)
等地的人 随刘焉入
川 的
,
他们是刘焉 父子 的武力支柱
,
刘备拉拢他们的目的
,
是为 了共 同对付益州 的土著
集团
。
至于对益州集团
,
则采 用排斥和控制 的办法
,
如首先杀益 州集团中颇有才气的广
汉
(郡治锥县
,
在今广汉北)彭羡
,
罪名是t ’
,合大 志广
,
难可保安
”
,
后又杀 蜀郡的
张裕
,
罪名是
“芳兰生门,
不得不钮
”
。
当然
,
蜀汉也用了一些益 州土著集团人物
,
但职务也仅限于郡守和将军之流
,
绝不能担任更高的 职务以及起决策的作用
。
在争夺汉
中时
,
益 州人士杨洪献策曰
:“汉
中则益州 咽喉
,
存亡之 机会
,
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
此
家门之祸也
。
方今之事
,
男子 当战
,
女子 当运
,
发兵何疑?
”
诸葛亮对此大为赞 赏
,
提拔杨洪为蜀郡太守
。
不久
,
却又不放心
,
调之 别任
。
后来杨洪立有战功
,
诸葛亮这才
看到杨洪对蜀汉的忠心
,
于是让他官复原 职
。
由于集团 间的矛盾
,
使人才选择的范围很
小
,
就为蜀汉政权的稳定留下 了隐患
。
第二
,
人才策略中的失误
。
刘备三顾茅庐
,
博得天下称道
,
在一定时期 内得人和之
利
。
但是
,
刘备在用人上毕竟谨慎太过
,
远远不及曹操
“能用度外之人”
,
因而
,
也就
不可能象曹魏政权那样实行
“唯才是举”
的
“九品中正制”
,
吸 附人才
,
扩大统治基
础
。
史书记载
:
“是时
中夏人情未 一
,
闻备在蜀
,
四方延颈
,
而备锐意欲即真
,
(刘)
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
,
且欲缓之
,
与主簿雍茂谏备
,
备以他事杀茂
,
由是远人不复至
矣
。
”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断送了人才归向蜀汉 的道路
。
由于刘备为首的政权 是外来
势力
,
他们怕土著的益州集团把地方权力全部夺去
,
即排挤益州集团
。
益州集团也想方
设法打入蜀汉统治核心
,
他们认为蜀汉政汉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
,
因而想取而代之
。
试
想
,
如果 刘备入蜀后
,
“审势宽严”
,
拢络住益州集团
,
那么养育过司马相如
、
扬雄
、
张纲等人 才 的巴山蜀水
,
也不会对刘备如此 的吝尚
。
武侯祠对联中
“后
来治蜀要深 思
”
这一发 人深省的名句
,
其实也可以借用到对四川人才的看法上来
。
第三
,
对人才的使用不当
。
马傻是有些才能的
,
史称
“才器过人
,
好论 军计
”
,
诸
葛亮南征时
,
就用过他的建议
:
“攻心
为上
,
攻城为下
,
心战为 上
,
兵战为下
”
,
但
他缺少实践经验
,
当个参军出谋划策还可胜任
,
真正担任指挥大军 的将领
,
就要出 乱
《三国志
·
蜀书
·
刘巴传
》
。
《华阳国志
·
李特雄寿势志》
。
《三 国志
·
蜀书
·
彭笠传》
。
《三 国志
。
蜀书
。
周群传》
。
《三国志
。
蜀书
·
杨洪传》
。
《三国志
。
蜀书
·
刘巴传》注引
《零陵先贤传》
。
《三国志
·
蜀书
·
马良传
》
。
5
.
11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