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从类型化到性格化的艺术典型——谈《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
(0 次评价)4040 人阅读0 次下载
使人感到有一种 “ 神化 ” 的色彩 , 他们的 “ 智 、 能 ”似乎达 到了超人 的境地 , 使人可敬可佩 , 但不怎 样 感到可亲可爱它给人以超 群绝伦的楷模范式 , 但又难以效法 , 不管是美与丑 、 善 与恶 , 似乎 都难以企及 , 他们都有一种出尘脱俗的所 谓 “超 验之美 ”。 从其美感 效应上看 , 可以令人惊叹 、 赞 赏 、 震 慑 , 给人以快感 , 但 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似 乎较远 。 武侠小说 就是延伸并扩大了这一特征 。 这种 艺术典型的美学特征一 方面来 自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 , 中国老百姓 就特别 喜闻乐见这一 具有神化色 彩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也与纪传 体史传文学的影响分不开 。 《三 国演义》的成书 , 众所 周知 , 不 是作家单一的个 体创作 , 而是在众多艺术形式影响承袭下成就起来的 。 诸如史传 文学 、 戏 曲小说 , 讲唱艺术 等等 。 其 中史传文学对《三 国演义》影响尤 大 , 甚至有些人物 语言 、 对 话 , 也多直接摘 自《三国志》 。 《三 国演义》 , “ 文不甚 深 , 言不甚 俗 ” 的半文言语言特点 , 也主要是 受到 史传文学的规范 , 所以它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 不 可能不受史 传文学 的影响 。 史传文学写 人物 , 强 调的是 “神 似” , “ 神化 ”色 彩十分浓 重 , 它与《三国演义》的英雄人物一样 , 使人感到有不 食人间烟火 的味道 。 这种艺术传统可以远溯到神话 。 鲁迅认为中国小说的源头是 神话 , 由此再 演进 , “ 故事渐近 人性 ” 。 早期神话 歌颂 的那些 “古来 建大功 的英雄 ”, 多半是半人半 神的形态 。 甚 至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一些人物 , 也多半 如此 。 史传文学虽然已是 “ 全人 ” 的面貌 , 但 依稀可见 “ 神 化 ” 色 彩 , 这影响到《三国演义》使之也具 有这一倾向 。 曹操 曾多次赞颂关羽 “ 真神人也 ”“ 真天神 也 ” 。 关羽死后的显神 , 也是 “ 神化 ”程 式的逻辑发展 。 “神”的 形 象是没有个 性可言的 , 别说《列 仙 传 口此 , 《封 神演义》就是 突出的例子 。 这 种 “神化” 之笔 , 都是类型化甚至是程式 化的 。 比如 对人物的精神状 态 , 常 常抓住 其外在某些局部 特征以突出其概貌 。 《史 记》中荆 柯刺秦王的故事 是写得十分精 彩的人物 传记 。 易水送别时 , “ 风萧萧兮 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只 此一笔 , 环境和气氛已是悲壮苍 凉之极 。 又写 “复 为羽 声慷慨 , 士皆填目 , 发 尽上指冠 ”, 抓 住了 “ 目 ” 和 “发” 的局部特征在霎那间 的变化 , 写 出了义无 返顾的英雄气概和同仇敌汽的杀敌决心 , 用笔可 谓精炼概括之极 。 但这 种用笔 , 在《史 记》中几乎 无多变 化 , 形成写英雄人物的一种程式和通例 。 如写蔺相如在秦 庭 , 怀抱和氏璧 , “却立 脱柱 , 怒发上指冠 ” , 写 樊啥在鸿门宴上 , “ 头发上指 , 目 毗 尽裂 ”, 写强悍 易怒的项羽经 常是 “镇 目视之 ”“镇 目叱之 ”, 等 等 , 这种简 略 、 概括乃 至夸张虚 拟 的 “ 神化 ” 之笔 , 在《三 国演义》中是随处可见的 。 如写张飞出场时作者 交代其形 貌 “ 燕领 虎 须 , 声若巨雷 , 势如奔马 。”这 是一幅静态肖像画 , 张飞尚且如此 , 而当其立 马当阳桥上面对数十 万敌 军 , 仍然是 “飞 填目横 枪 , 独立 于桥上 声如巨雷 。” 不管静态或 动态 、 顺境 或逆境中的 张飞 , 皆 “ 声 如巨雷 ” ,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类型化的用笔 。 而且写关羽也是 “ 声如巨钟 ” , 写晓勇急 躁的孙策也是 “ 乃大喝一声 , 声如巨雷 ” , 英雄 皆 “声 如巨雷 ” , 突显不出个性差异 。 《史记》和《三 国演义》写英雄人物之怒 、 勇 、 威 、 力 , 似乎主要就在 表现其 “ 目 ”“ 发 ”“ 声 ”等 的变化 特征 , 其 他好 像 就没有办法了 , 甚至讲唱文学 中讲述人物 发怒时经常 出现 的 “ 咬碎钢牙 ”之 类用笔 , 也在《三 国演义》反复出现 。 这无疑都是塑造类型化艺术典型的写 法 。 再 如写袁绍之徒有 虚名是 “羊 质 虎皮 ”“ 凤毛鸡胆 ” , 写 司马彭之多疑险诈是 “ 鹰视狼 顾 ” , 皆从 外部特征 的物类比拟中极其概括 地突出其精 神本 质 。 这种写法只能是 “神 似” 的类 同而 不可能达到神形高度交融的逼真的艺术 形象 。 爱 · 摩 ·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云 “ 历史学 家处理的是 外在行为 , 而且从外在行为推论出 人物的性格 。 历史学 家也像小说家那样 关心性格 , 但他只能 在看 到人物 的外 观时才 知道其 存 在 。” 《史记》和《三国演义》正是这种用笔 。 《史记列传》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立意 谋篇 有关 。 《史记》人物传记有一个最大 的特点是 “ 以类相从 ” , 注意的是人物的类别 。 屈原与贾谊相 类则 合 传 , 写法用笔十分相似 。 “ 刺客 ” “ 游侠 ”“ 滑稽 ”等列 传皆以类相从 。 所谓 “ 列传 ”者, 即以 沁社 会科学》一 九九八年第三期 总第一五三期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09:19 , Processed in 0.89252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