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
我持此架
,
破黄巾
、
擒吕布
、
灭袁术
、
收袁绍
,
深人塞北
,
直
抵辽东
,
纵横天下
:
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
。
”
战争成了他
“纵横天
下
”
的舞台
,
记载其文治武功的诗歌
。
这里估且不论这些战争到底
是替天行道的吊民伐罪
,
还是出师无名的残暴行径
,
客观地说
,
曹
操正是在战争中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
,
建立起他的卓著功勋
,
他挟
天子以令诸侯
,
东征西讨
,
统一北方
,
雄视江南
,
其他两国英雄无
一能望其项背
。
可以说
,
曹操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历史的变化
,
成了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
、
中原逐鹿的开端
,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开创性
人物
。
虽然有人说《三 国演义》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
“
曹操的谤
书
”
,
但我要说这其实也是一部客观记述曹操历史作用的
“颂书”。
然而
,
这样一位豪迈
、
粗放
、
功勋卓著的杰出人物
.
却有着他
独特的精神痛苦
。
曹操的雄才大略
,
使他在政治上有着巨大的抱负
、
无限的欲望
。
汉失其鹿
,
群雄并起逐之
,
诚可谓
“家家欲为帝王
,
人
人欲为公侯
”
。
董卓自不待言
:“
夜宿龙床
”
、
“
奸淫宫女
”
,
“欺天
阁
地
、
灭国就君
”
,
篡逆之心昭然
。
孙坚私藏玉玺
,
惨淡经营江东
,
其
有问鼎之心路人皆知
。
袁术于寿春公然冒天下之大不匙
,
迫不及待
地建号称帝
。
刘备
“立
志汉室
”
,
四处奔波
,
网罗人才
,
蓄伏以待天
时
;
其余如刘表
、
袁绍
、、
张鲁等军阀皆拥兵 自重
,
雄踞一方
,
哪一
个没有问鼎逐鹿的野心
?
一部三国纷争的历史说到底就是各个政治
集团争霸图强
、
最后夺取政权的历史
。
比较而言
,
曹操形势最为有
利
,
其问鼎逐鹿的愿望也就更为强烈
。
曹操在剿灭罕世果雄吕布这
一心腹大患
、
把持朝政后
,
其谋士程显猜度其心
,
不失时机地建议
说
:“
今明公威名日盛
,
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
’这正合曹操的 心
意
,
但他有顾虑
:“朝廷股肪尚多
,
未可轻动
。
吾当请天子田猎
,
以
观动静
”
。
“
未可轻动
”
,
即是说不是不想动
,
而是时机不成熟
,
担心
失败
。
事实上曹操的担心并非多余
,
在许田打围时
,
曹操稍有潜越
之举
,
“
众皆失色
”
,
特别是
“云长
大怒
,
剔起卧蚕眉
,
睁开丹凤眼
,
提刀拍马便出
,
要斩曹操
”
。
这一试探
,
使曹操确定了挟天子令诸侯
,
先灭诸侯
,
再图汉室 的方针
。
曹操代汉自立的野心于史书也有记载
,
一
5
一
1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