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曹魏士家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0 次评价)6670 人阅读0 次下载
曹魏士家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内诸营兵名 籍 , 案累重 , 立差别之 。 留者意定 , 与俨同心 。 其当去 亦不敢动 , 俨 一日尽 遣上道 , 因使所 留千人 , 分布罗落 之 。 东兵 寻至 , 乃复胁喻 , 并 徙千人 , 令 相及 共东 , 凡 所全致 二万余 口 。 这 段记载 , 反映了许多问题 。 这里所说的 “新 兵”, 乃指 韩遂 、 马超等新附之兵所谓 “旧 兵 ”, 是 指赵俨从 关东带 入关 中的兵所 谓 “东 兵”, 即关 东之兵 。 由于曹操要 把韩 遂 、 马超 等新附之兵千二百人 调到汉中去 , 即实行错役制 , 使兵士与其家室分离 , 因 而 引起兵 变 。 当这些兵去汉中之时 , “卒 与室家别 , 皆有忧色 ” , 说明关 中也有士家集中居 地 。 赵俨的骗局在于 “ 留新兵 之温厚 者千人镇 守关 中 , 其余悉遣东 ”, 即不要他们 去汉中 了 。 赵俨还装模作样 , 把 “兵 籍” 集 中起来 , 并命主管兵籍 者按照兵士 的表现和家庭的 困难 情况即 “ 案累重 ” 确定其 去 留的名单 , 以争取 留者的支持 。 但等 “东 兵”一 到 , 立 即悔约 , 把已确定 留镇关 中者千 人 , 连 同他们的家属共 二万余 口 , 尽逼 其东徙 。 又赵 俨 所统之一百 五十人 ,“ 皆与叛 者同部曲 , 或 婚姻 ”, 足见原来韩遂 、 马 超等人之兵 , 也早已实行士家内部 的配 婚制度 。 《资治通鉴》卷六十七 , 系赵俨此事于建安二 十年 。 足见建安时期的关 中士家 , 也早已实行另立户籍 、 士家 集中居住以及士家 内部 的配婚制 度 , 同《杜 毓传》所 反 映出来的实 行士家内部配婚制度的时间是大体一致的 。 五 、 士家制度的逐步解体 曹魏士家制 度的鼎盛时期 , 似 在魏文 帝与明帝时期 。 从前 引《辛毗传》得知 , 文帝 都洛阳以后 , 立即迁徙了五万户士家于此 , 留在 邺城 峋二家至少还有五万 户 , 此外 , 许下 、 关 中等地 也有士家 , 合而计 之 , 全国士家数显是相当可观的 。 而且为了维持这 支 庞大的世 袭兵 , 他 们不断以征发 “ 士息 ” 的办法 去补充仅以曹植 的封国来说 , 在太 和二年之前就已有三次上送 “士息” 即士的儿子 于中央 。 即使如此 , 到太和五 年 , 又 向曹 植的封国大发 “士息”,“会期 甚急”, 以致弄 得 曹植苦不堪 言 。 可见士家制度的鼎 盛时期 , 同时又是它的衰落 、 破 坏乃至逐 步解体的开始 。 《三 国志 · 魏书 · 陈思王植 传》注引《魏略》日 “是 后大发 士息 , 及 取 诸国士 。 植以近前诸国士 息已见发 , 其 遗孤稚 弱 , 在者无几 , 而复被取 。”这 样多次 大发 “士 息” 的结果 , 弄得士家只剩下老 弱兵残及 小儿 , 像曹 植手下的士家就 是这 种状况 。 当他 初封时 ,“得兵百五 十人 ”, 即拥 有一百 五 十户士家 , 但 几经发士息 之后 , 只剩下 “ 七八岁已上 、 十六 七岁已还 ” 的 “小 儿”“ 三 十余人 ” 此外 , 正在当兵服役的人 ,“ 皆年曹 , 卧在床席 , 非糜不食 , 眼不能视 , 气 息 裁属 ”, 而且 也只有三 十七人而已 。 封国内的 “备宿 卫 ”与“耘锄秽 草, 驱护 鸟雀 ” 等 役 , 全赖年幼的 “士 息 ”承 担 。 像这 样的士家 , 已经基 本上失 去了生活下去的条件 , 自然会逐步导致整 个士家制度的衰败 。 如 果说曹植的封国情况特殊的话 , 那么 , 从《三 《三国志 · 魏书 · 陈思王植传》注引《魏略》所载曹植上书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17:08 , Processed in 3.5697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