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曹操军事思想十题
(0 次评价)9974 人阅读0 次下载
208社会 科学战线 · 1 9 97 年 6 期 · 军事学研究 “ 载敢干戈 , 载真弓矢 ”。 敢 、 囊都说的是把兵器收藏起来 , 但不是毁掉 。 曹操 引用 此意 , 当 然不是 主张 “敢兵”, 因为当时的曹操想的是打天 下 、 坐天 下 ,“设 使国家无有孤 , 不知当几 人称王 ” ( 《让县自明本志令) } ) , 他不可能有敢兵 、 息兵 之想 。 因此 , 我们宜从两个 角度去探 讨曹操的本意 : 第一 , 它表明了曹操的战争观 。 曹操所说的 “ 敢 ”, 并非 “刀 枪入库 ”、“ 马放 南山 ”, 以示不再战争 , 而是储藏兵器 , 以备战争 。 这同 “ 载敢干戈 ”, 立 足点完全 不 同 , 一 则重在息兵 , 一则重 在备 战 。 也就 是说 , 曹操在这里所强调的是自己的观 点 , 即穷兵默武不 对 , 但必须作 好战争 的准 备 , 如值不得已而用兵 , 不至失于无备 ; 第二 , 它隐喻曹操自己一 生 征战 , 皆如圣人意 , 实属不得已而 为之 。 这一 点 , 绝 非臆测 , 曹操 屡屡 用兵 , 东征吕布 , 北 战袁绍 , 南御 孙权 , 西讨 马超 , 战前无不 特意表现 出一 种不得已而为之 的情绪 。 这种 言论和 情绪 , 固然有 其本身的道理 , 但 实际上也 是策略上的需要 。 这里 , 曹操暗示人们应该从战争 的 历史作用的角度 去认识他的一切战争行 为 。 二 、 先计而后动 《孙子兵法》十三篇 , 以 《计篇》为首 。 曹操由此受到很大启发 。 他为 《计篇》作题注说 : “ 计者 , 选将 、 量敌 、 度地 、 料卒 、 远近 、 险易 , 计于庙堂也 。” 这里所说的 “计”, 是预计 、 预谋 、 预先计算之意 ; 所说的 “庙堂” , 通常指朝廷或朝廷议事的地方 , 如太庙 、 明堂等 。 这 里泛 指一切议论军政大事的高级决策部 门 。 行军用师 , 先计于庙堂 , 强调 的是战争必须有计 划 , 有预案分析 , 而不是 盲目的 。 也就 是 “ 欲攻敌 , 必先谋 ” (《谋攻 篇》注) 。 曹操 这种预 先全面谋划 而后行 动的见解 , 是对孙子 思想 的恰 当 阐述与发挥 , 既得孙 子之意 , 又表现 了他 自己的军事思想 。 因而 此论颇得历代兵 家好评 。 杜牧肯定曹操 “计于庙堂” 的思想 , 指出 : 于 庙堂 之上 , 先以彼我之事计算优劣 , 然 后定胜 负 ; 胜负既定 , 然后兴师 动众 。 宋人张预则进 一步阐释并发挥了曹操之说 。 张预说 :“管子 日 :‘计先 定于内 , 而后兵出境 。 夕 故用兵之道 , 以计为首 也 。 或曰 : 兵贵临地制宜 , 曹公谓计于庙堂者 , 何也? 日 : 将之贤愚 , 敌之强 弱 , 地 之远近 , 兵之 多寡 , 安得不先计?及乎两军相临 , 变动相应 , 则在于将之所裁 , 非可以喻度 也 。 ” 可见 , 兵家对于自管子 及孙子以至曹操用兵先计的思想大都是赞赏的 、 肯定的 。 至于先 计些什么 , 各家理 解不一 。 《孙子兵 法 · 计篇》开篇 明义说 : 兵者 , 国之大事 , 死生之地 , 存亡之道 , 不 可不察也 。 故经之以王事 , 校之以计 , 而 索其情 : 一曰道 , 二曰天 , 三曰地 , 四曰将 , 五曰法 。 道者 , 令民与上同意也 , 故可以 与之死 , 可以与之生 , 而不畏危 ; 天者 , 阴阳 、 寒 署 、 时制也 ; 地者 , 远近 、 险 易 、 广 抵 死生也 , 将者 , 智 · 信 、 与 勇 、 严也 ; 法者 , 曲直 、 官道 、 主用也 · 凡此五者 , 将 莫不闻 , 知 之者胜 , 不知者不胜 。 故 校之以计 , 而索其情 , 曰 :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 地孰 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类 。 《孙子》五事七计 , 实属 用兵之 要 , 是兵家主客观相统一的纲领性意见 。 曹操作为中国历 史上的军事家 , 第一个揭示 了 《孙子》五事七计 。 曹操认为 , 先计的目的就是求得彼我之情 , 经 之以五事 , 即道 、 天 、 地 、 将 、 法 ; 校之以七计 , 即双方之主 、 将 、 天地 、 法令 、 兵众 、 士 卒 、 赏罚 。 曹操甚得 五事七计之本及其对于战争胜负的重 要作 用 , 他的解 释甚至 比后人的解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5:19 , Processed in 0.60219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