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曹操军事思想十题
(0 次评价)9975 人阅读0 次下载
曹操军事思想十题209 释更正 确 。 比如曹操以 “导” 释 “道” , “谓 道 (导)之以教令 ” 。 《孙子》原文 , “道 者 , 令民 与上 同意也 ”, 显然 “道” 乃 “导” 义 。 但其 后诸家注 , 或认为 “道 者 , 仁义也 ” (杜牧) ; 或 综合二 义说 ,“道, 谓导 之 以政令 , 齐之以礼教也 ” (杜佑) ; 或说 ,“道, 谓主有道 ” (王哲) 。 显然 , 均失 孙子原意 。 曹操没有拘泥 于 《孙子》七计 , 而提出以选将 、 量敌 、 度地 、 料卒 、 远近 、 险 易六项 为 先计之要 。 这是 因为此六项 , 已基本涵盖 了主要内容 , 而且更切征战实际 , 再说就当时曹操 身居汉相 、 爵尊王公的地位来看 , 已不便言 “主” 之优劣和谁主赏罚的问题 。 曹操所述六项 源 自 《孙子》 , 但实际上 也是他对 自己的战争实践的总结与提炼 。 很清楚 , 曹操三十余年的战争生 活 , 始终都贯穿着先计而后动的精神 , 诸多重要的战事行动 , 无不按 照以上诸多要求而先行探讨主客双方的条件 , 然后 而行之 。 比如 : 兴平 二年(公元 1 9 5 年)春 , 曹操败吕布于定陶 , 斩其将薛兰于巨野 , 自己军住乘氏 , 得 知陶谦已死 , 想即取徐州 , 然后再讨吕布 。 在研究这 一构想时 , 荀或提 出不同意见 , 剖析了 舍布而取 徐州的危险 , 陈述了陶谦死后的徐州的敌情 , 以及地利远近 、 险易等情 , 认为应该 依据汉高祖保关 中 、 刘秀据河内的经验 ,“深 根固本以制天下 ” , 因为 只有这样 , 才能够 “进 足以胜敌 , 退足以坚守 ”,“虽有 困败而终济大业 ”。 曹操接受了荀或的意见 , 终获大胜 。 建安 二年 (公元19 7 年) , 曹操初迎 夭子 不久 , 讨张绣失利 , 又接袁绍 辞语骄慢的书信 , 面对北有袁绍 , 南 有吕布 、 袁术 , 西有马超 、 韩遂的形势 , 怎么办?曹操把间题提出来 ,“今 将讨 不义而 力不敌 , 何如? ” 请大家讨论 , 即 先计之 。 荀或 、 郭嘉等分析 了袁绍 “ 十败 ” (十 大缺点) , 曹操 “十胜 ” (十大优点) 。 虽然这样 , 荀 、 郭依然主 张先取吕布 , 认为 “不先取 吕 布 , 河北(袁绍) 未易 图也 。 ” 遂后又分析了西 北敌情 , 决定了对 马超 、 韩遂采取先安抚 而后 征讨的策略 。 实践证明 , 此次 “计 于庙堂 ” 之议 , 完全正确 。 不三年 , 吕布授首 , 袁术愤郁 结病 , 呕 血而 死 , 袁绍成为孤立 之敌飞 及至官渡 之战前夕 , 曹操更集众议而计之 , 而且连不同意见他也听 。 诸如孔融所说 :“绍 地广 兵强 , 田丰 、 许效智士也为之谋 , 审配 、 逢纪忠臣也任其事 , 颜良 、 文丑勇将也统其兵 , 殆难克乎? ” 对于这类截然相反的意见 , 曹操都能够认真听取 。 但经过反复计议 , 最终还是作 出了正确的判断 : 袁绍是可以打败的 。 于是遂定收降张绣 , 宁抚关 中 , 中立刘表 , 同袁绍决 战之计 。 总之 , 此类先为计议而定策 , 终取兵胜的事例很多 , 如 : 不先 取荆州而决计讨伐袁谭 、 袁 尚 ; 因势而击乌桓 , 等等 , 均是 。 当然 , 也有不成功的战例 。 这方面 , 最突出的当为赤壁兵 败 。 兵家胜败殊有不可知或未曾虑及的因素 , 所以这并不说明他的战略思想 一定是错的 。 曹 操早有南取荆州之志 , 行前所作 “显 出宛 、 叶 , 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 ,. 然后据有荆襄而谋 东下的策略 , 就其先计而言 , 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 , 问题是他骄傲了 , 有利因素想 得多 , 不 利因素考虑得少 , 致使未能及时制止孙刘联合 , 临阵听信敌人诈降 , 亦未料天时之变 , 遂致 大败 。 惜哉 ,“曹操 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 , 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 , 岂不惜乎! ” (《资治通 鉴》汉献 帝建安十三年载晋人习凿 齿语) 三 、 将贤则国安 《孙子》说 :“将 者 , 国之辅也 , 辅周则 国必强 , 辅隙则国 必弱 。 ” 〔 《谋攻) ) ) 寥寥数语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9:11 , Processed in 3.68042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