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社会科学 1999年第 12 期
68
而要隐居江湖, 不与朱明王朝合作呢? 他在5三国演义6和杂剧5龙虎风云会6中歌颂了圣君贤相良将的风云际
会, 难道朱元璋非/ 圣君0耶?
我们只有从罗氏现存的著作中去寻找答案。
在5水浒传6中, 作者称赞赵匡胤/ 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0。5残唐演义6结尾写赵匡胤即位后, / 自是文
官武将, 济济彬彬, 布满于朝, 上有尧舜之风, 下有鼓腹之乐。0特别是对赵匡胤从寡妇幼子手中夺取天下的不
光彩行为, 作者不但毫无微词, 而且代为掩饰, 这在5龙虎风云会6中有很精彩的描写: 当时赵匡胤醉卧不知, 李
处来等人合谋把黄袍披在他身上, 齐呼万岁。 赵匡胤惊醒后, 吓得/ 心如刀锯0, /身如火燎0。 他指责众将说:/我
想受禅召, 争似凌烟阁。汝贪富贵, 吾岂英豪。0后经大家力劝, 太后又情愿禅位, 他才勉强接受, 又训诫大家要
/ 尊太后如母0, / 待幼主如弟0, / 勿得欺凌0。 军马/ 把龙袖娇民休着, 勿犯秋毫。 0登基后, 雪夜记赵普, 商讨统
一全国国策。他/ 但歇息想前王后王, 才合眼虑兴邦丧邦0。关心/ 当军的0、 / 走站的0、 / 行舡的0、 /驾车的0、 /读
书的0、 /布衣贤士0、 / 铁甲将军0等人的生活。他又与赵普、 曹彬、 郑恩和楚昭辅0相交甚密, 结为兄弟, 虽古之关
张, 不过如此。最后/ 治国尧舜, 声教万里。0
同样是所谓受禅, 作者对待曹丕、 司马炎和朱温三人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他对三人的所谓受禅过程描写几
乎如出一辙, 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揭露。我们且以5三国志通俗演义6卷十六 5废献帝曹丕篡位) 为例: 先是贾
诩、 华歆和王朗等人劝说、 威胁和恐吓献帝, 献帝犹不愿意让位。于是曹洪、 曹休两人带剑上殿, 夺得王玺, 将符
宝郎祖弼捉出斩首, 献帝才被迫同意。曹丕又听从司马懿之谏, 贲回玺绶, 假意上表谦辞。献帝不得已, 从华歆
之奏, 再次草诏禅位, 并载二公主至魏王宫。曹丕第二次表辞, 献帝又从华歆之议, 筑受禅台。于是曹丕始登帝
位。
两者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明显运用了双重标准, 作者/ 爱憎0何其鲜明!
在5平妖传6中, 作者还借诸葛遂智之口, 说宋仁宗之朝是/ 尧舜之世, 君圣臣贤。0
我们再来分析两则材料:
北京图书馆藏江夏汤宾尹校正5全象通俗三国志传6, 其中5玉泉山关公显圣6一卷云: /按5传灯录6云: 唐
高宗凤仪年间, , , 神秀破土建寺立关公为本寺伽蓝, 至今古迹尚存。后至宋徽宗崇宁年间出现, 封为崇宁真
君。 , , 迨至圣朝, 赠号义勇武安王。0/ 圣朝0两字另起行提高一格, 保持避讳款式。而据5古今图书集成6载,
关公被封义勇武安王是宋宣和五年。罗贯中到明初写小说, 犹不忘避宋讳, 可见其对宋王朝眷恋之深。明初不
避讳, 只是到了末年, 才又出现了避讳, 但也不严格。 在现存明版书中, 未见有避洪武、 永乐及诸帝讳号。 至于仿
宋本行款字体, 均翻雕宋椠, 因此, 保留了宋讳。 活字也有保留宋讳的, 如5毛诗6、 5唐人诗集6/ 匡0字均缺笔。 甚
至徐学谟的5世届识余录6、 桑大协的5思玄录6, 均为明人著作, 和5全象通俗三国志传6一样, 竟也避宋讳, (见
张秀民5中国印刷史6)这不能不说是表达了他们对宋王朝的一种特殊感情。
知不足斋钞本5赵宝峰先生集6卷首有5门人祭宝峰先生文6云: 至正二十六年( 1366) , 岁次丙午, 十二月戊
申朔, 越十二月已未, 门人乌本良, , 罗本 , , 等致祭于故宝峰先生赵公之柩云 , , 0据王利器先生考证, 内
中罗本即罗贯中。那么赵宝峰何许人也0黄宗羲5宋元学案6中5隐君赵宝峰先生偕6云: / 赵偕, 字子永, 忠惠公
与后, 慈溪人也, 学者称宝峰先生。 0可知赵宝峰是宋宗室。 5慈溪县志 # 赵偕传6说他/ 志尚敦朴, 不事矫饰。
尝习举子业, 曰- 是富贵之梯, 非身心之益也。. 弃不治。 , , 或劝之仕, 曰: -吾故宋宗子也, 非不欲仕, 义不可
仕, 且今亦非行道之时也。. 0赵宝峰这种不忘故国, 不满时局的思想感情不能影响到作为学生的罗贯中。
综上所述可知, 罗贯中有一股浓郁的恋宋情结, 这也是元统治下汉族人们的普遍情绪。有宋一代, 是知识
分子待遇最为优厚的一个时代, 而元代士人地位骤落, 沦为/ 老九0, 斯文扫地, 是文化人最没有地位的时代。两
个朝代知识分子地位反差之大, 转换突兀, 使他们难以接受。又加上民族情绪, 所以他们怀念大宋是顺理成章
的。 元代许多义军都打着恢复大宋的旗号。 熊克5中兴小记6卷二载:/ 时( 建炎元年) 河东之民心怀本朝, 所在结
为红巾, 出没攻城邑, 皆用建炎年号。0文天祥死后第二年, 建宁路总管黄华起义, 用宋祥兴年号。至元三年, 合
城大足县民韩法师起义, 自称南朝赵王。至元二十三年, 西川赵和尚自称宋福王子在广州起事。此类情况不胜
枚举。(参见吴晗5朱元璋传6)。
韩山童诈称宋徽宗九世孙, 与刘福通率众起义。/伪诏略曰:- 蕴玉玺于陈东, 取精兵于日本。贫极江南, 富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