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外露的意思看,作者似乎是要向读者清晰地展示
三国兴亡的历史过程,反映这一时期国家由合而
分,又由分到合的具体状态,但其中却蕴含着一种
更为深刻、 更为本质的东西,即历史的兴亡关合着
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历史的分合关合着国家的治
乱:治世则兴,乱世则亡;治世则国家统一,乱世则
国家分裂,而统一不仅是自秦汉以来历史发展的主
旋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更是作家面
对乱世而萌生的一种美好心愿。因此,小说的主题
当是以歌颂国家统一为中心,包容了历史兴亡和历
史分合两大思想意蕴,是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复合
主题。刘大杰说:“ 《三国演义》 的主旨,是反分裂、
求统一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符合当日广大人民的
愿望和利益的。 ”
[9 ] (P1025)
就小说的三个主题在作品中的表现而言,当以
反映历史分合最为明显和突出。小说开篇即曰: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认为历史的
发展呈现出分合变化的规律。紧接着便用历史事
实作了有力的印证,说:“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
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
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
遂分为三国。 ”(第一回)又在小说结尾照应开头说:
“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统一之基矣。此所
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 ” 作者虽然
承认从西周到东汉是一个由合到分,又由分到合,
再由合到分的历史过程,但他所希望的却是合而不
是分,所以他对桓、 灵二帝的重用宦官,乱国败政深
恶痛绝,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推其致乱之由,殆始
于桓、 灵二帝。 ” 对于董卓专权误国,败坏朝纲,导致
天下大乱,董卓被杀后又引发李 、 郭 乱,导致东
汉王朝解体,天下陷入前所未有的社会动乱,更有
一种扼腕剜心之痛。在人物评价上也可明显看出
作者盼望、 肯定的是天下之合,而不是分。譬如对
曹操的评价就有明显的前后期之分,虽然小说对曹
操的总体定位是 “奸雄”,但从具体描写看,作者对
曹操前期的作为可说是肯定多于否定。他对曹操
的首举义旗讨伐董卓,平定李 、 郭 之乱,降服张
绣,灭袁术,擒吕布,败袁绍,征乌桓,定辽东等一系
列军事活动基本上都持肯定态度,即使是对曹操后
期平定以马超为首的羌戎集团、 降服汉中张鲁的军
事行动,基本上也持肯定态度。其所以如此,原因
就在于曹操的这些军事行动结束了北方地区军阀
割据、 战乱频仍的混乱局面,使这一地区走向统一。
然而对于曹操后期所进行的赤壁之战和荆襄之战,
作者却持否定态度。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基于以
炎刘为正统的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要肯定刘备的
正统地位,就必然要否定曹操旨在剿除刘备集团的
军事行动。二是认为平定南方,统一全国的时机尚
不成熟,勉强而为只能以失败告终。
对于东汉末年的各种分裂、 割据势力,小说无
一例外都予以揭露和抨击,而对引发东汉末年国家
分裂、 社会动乱的独夫民贼董卓尤为痛恨,斥之为
“国贼” 、“凶暴” 之徒。董卓被杀,其部将李 、 郭
要为之收尸下葬,却连遭三次暴雨雷电袭击,结果
弄得尸骨无存,对此作者不禁感叹道:“天之怒卓,
可谓甚矣!”(第十回)认为董卓的所作所为已到了
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的地步。对于反复无常的吕
布、 称帝淮南的袁术、 割据河北的袁绍、 盘踞荆州的
刘表、 雄踞西凉的马腾、 韩遂集团、 不服王化的辽东
公孙康、 另立疆土的汉中张鲁,由于他们的行为都
属于分裂国家疆土,妨碍国家统一的性质,因此都
在作者的斥责之列。对于那些被曹操剿灭的,作者
没有表示半点同情;而对于放弃割据、 归顺朝廷的
张绣、 张鲁却不无欣赏。
作者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因
为这种局面标志着天下由大乱走向小合,形成以中
原、 东南、 西南为中心的三个相对稳定的地区,有利
于广大百姓的休养生息,这自比天下大乱要好。但
是对于期盼国家统一的作者来说,小合终究不是理
想之局。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所以作者虽对阴鸷、
狠毒的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父子三人并不喜欢,
但对司马炎的取代曹魏,削灭吴国(蜀汉为司马昭
执政时所灭),统一全国,建立西晋王朝却持肯定态
度,并议论说:“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统一
之基矣。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
也。 ” 还在结尾的七言古风中写道:“纷纷世事无穷
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
空牢骚。 ” 前两句是说三国时代一百余年的风云变
幻正应了分合变化的历史规律,后两句则告诫人们
无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消亡而感伤、 叹息。由此可
以看出,作者是主合而不主分的,期盼尽早结束社
会的分裂、 混乱局面,迎来国家的重新统一。
历史的兴亡本就是与历史的分合紧紧结合在
一起的:一个王朝的兴盛即代表社会的合;反之,则
意味着社会的分。因此兴即是合,亡即是分,两者
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是两者的着眼点
不同 前者着眼于王朝的命运,后者着眼于时局和
社会的状态。实际上 《三国演义》 所反映的三国时
:
211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