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主题复合论
(0 次评价)4534 人阅读0 次下载
“自古废嫡立庶,覆族倾宗者多矣。考其乱亡之端, 未若有隋之酷。诗曰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 后 世有国有家者,可不深戒哉!” [ 5] 晚清著名小说家吴 趼人在总结北宋灭亡的原因时也曾说:“所以我要 将这些人的事迹记些出来,也是借古鉴今的意 思。 ” [ 6] 这些都说明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注重以史为 鉴,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已经成为一种厚重、 悠 久的传统,那种挥之不去的历史情结已深深印记在 无数中国人的意识里。这种传统自然也为罗贯中 所承载。 罗贯中在文学创作中对历史题材可谓情有独 钟。他一生共创作了四部小说、 一部杂剧。他的 《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均为典型的历 史演义小说,《三遂平妖传》 虽属神怪小说,却是以 北宋时期的王则起义为引子,同样地也与历史有一 种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杂剧 《宋太祖龙虎风云 会》 写的是前朝旧事,是典型的历史剧。由于文献 的缺失,人们对罗贯中的生平事迹所知太少,无从 探悉他钟情于历史题材的原因,然而罗贯中身处 元、 明易代之际,感触最深的当是战火连年、 王朝兴 替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给广大百姓带来的深重 灾难,而他所要探究的当是元亡明兴的个中原因。 作为 《水浒传》 的合作者,罗氏必定看过无名氏的讲 史平话 《大宋宣和遗事》,对其开场诗中的 “说破兴 亡多少事,高山流水有知音” 两句当是深有印象的, 他写 《三国志通俗演义》,叙述三国兴亡之事,自然 也是希望 “知音” 们能理解其中的真谛。对于熟谙 历史的罗贯中来说,当也读过 《资治通鉴》,对司马 光在论曹魏与蜀汉孰为正闰、 顺逆时所说的 “欲叙 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 失以为劝戒” [ 7](P 538) 也当有所领悟。罗贯中正是要 通过东汉王朝之衰亡、 魏蜀吴三国其兴也忽,其亡 也忽,最后统一于西晋这段历史,使后人明了其中 的善恶得失。可以肯定地说,罗贯中写 《三国志通 俗演义》 的主要着眼点在于通过叙述三国时期的历 史进程,真实地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从而揭 示出中国社会由合而分,又由分而合,最终走向统 一的历史发展规律。这应该就是罗贯中写作此书 的宗旨。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一部意蕴丰富、 思想深刻 的历史小说,在表现历史主题的同时自也可以表现 作者对诸如政治、 道德、 军事、 哲理方面的思考,这 是题中应有之义。作者在反映三国兴亡这一历史 进程时必然要揭示其中纷繁复杂的原因,而在揭示 这些原因时必然要将自己的政治理想、 思想道德观 念、 审美意识以及感情倾向渗透其中,从而给读者 留下深刻印象,于是读者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了 种种不同的主题,这样也就导致了关于 《三国演义》 主题的不同说法。其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论者把第 一层面与第二层面的关系弄颠倒了。对于历史题 材的小说,尤其是旧时的历史演义小说来说,其思 想内蕴中到底什么是第一层面的东西,什么是第二 层面的东西,我们不妨看看民国年间的著名历史演 义小说家蔡东藩的一段话。他说:“愚谓当今之时, 以古鉴今,不必问其史笔之得失,但当察其史事之 变迁。 鄙人愧非史才,但据历代之事实,编为 演义,自南北朝以迄民国,不下数十册,大旨在即古 征今,惩恶劝善 ” [8 ]在蔡东藩看来 ,历史演义的 第一要义是 “当察其史事之变迁”,即明了历史发展 的过程,考察历史的兴亡之迹。而历史演义的创作 宗旨则是 “以古鉴今”,“以古证今,惩恶劝善”,即从 历史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教训,作为今人的借鉴, 以避免重蹈旧辙。至于这里的 “以古鉴今”,“即古 证今”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虽然也有 “惩恶劝善” 的 命意,但从前引贾谊所言 “察盛衰之理”,魏征所言 “考其乱亡之祸”,唐太宗所言 “以古鉴今,可以知兴 替” 看,古人更为看重的是历史兴亡盛衰本身所蕴 含的哲理,并让后人牢记这一哲理,以追求国家的 兴盛。杜牧 《泊秦淮》 中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 两句,其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就是因为 它向后人警示了南陈末代君王陈叔宝因奢侈享乐 而亡国的沉重教训。 二 基于上述所论,《三国演义》 作为历史演义,人 们对其主旨的认识自应抓住历史题材的固有特质、 固有意蕴,而不能混同于一般题材的文学作品。 根据小说的题材特点和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 主观创作意图,可以肯定地说,《三国演义》 所表现 的当是历史主题,而且是由多方面组合而成的复合 主题。它包括三个方面:反映三国的历史兴亡,描 写三国的历史分合,歌颂历史的走向统一。然而它 又不是三个主题的简单叠加,而是以歌颂国家终将 走向统一为中心的三者的有机组合。三个主题虽 有各自的意蕴,在作品中的表现亦有显隐、 轻重之 别,但都反映出作者深厚的历史情结,以及对三国 这段历史的独到认识和理解。从小说情节内容较 111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4:16 , Processed in 0.6882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