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是
,
关羽破坏《 隆中对) 的策略
,
既不与孙
权
“
结好
”,
反而招致孙权与曹操的暂时联合
,
关羽的失守荆州
,
并 为孙权所杀
,
从内外部矛
盾来看
,
这都是必然的结果
。
但是
,
其间还有
一个极为隐秘的原因
,
即关羽与刘备的矛盾
,
刘 备意图假手孙权将关羽置之于死地
。
关羽的违反 《 隆 中对》 的措施
,
终于招致
荆 州失守
,
自身也为孙权所杀
。
但在蜀中
,
从
刘 备到诸葛亮并未加以阻止
、
亦不派兵往援
,
对这个问题 历来 有各种 不同的 意见
。
对 此
,
章太炎曾说
:“
(关羽)临沮之 败
,
葛氏(诸 葛
亮) 不以一卒往援
,
昧者讥其无远略
,
而或 解
以败问之未 通
。”
这类意见
,
章太炎是不 同意
的
,
他认 为
,
“
(关)羽
,
世之 虎臣
,
功 多而
无罪状
,
除之则不足以厌人心
,
不除则易世所
不能御
,
故不惜以荆 州之全土假手于吴
人
,
以陨关羽之 命
。”
。
这 个 意见很大胆
,
特
别是在 所谓
“
桃园结义
”
早已深入人心之时
。
但这个意见也很有见地
,
深恐易代之 后不能
驾御而诛除功臣
,
这种 事例历 史上不是个别
的
,
章太炎是精通 中国历史的学者
。
据(三 国志
·
蜀志
·
廖立传》
,
廖立被废其
罪名主要为
“诽谤先帝”,
即诽谤刘 备
,
其中一
项是
“
(刘备)后至汉中
,
使关 侯(关羽)身死无
孑遗
,
羽估恃威名
,
作军无法
,
(刘备)直
以意突耳
。”
这里 所记廖立的话比较含糊
,
所
谓
“
直以意 突
”
指 的是谁?粗看似 乎指关羽
,
如果将前后文联 系起来
,
所指应该是刘备
、
即
是说
,
关羽仅具
“
威名
”
,
但
“
作军无法
”,
刘 备
却故意让 他镇守荆 州
,
因而
“
使关侯身死无 孑
遗
”。
如果不是 (三 国志》作者 陈寿为刘备隐
讳
,
对廖立 的话 有所删改
,
即是当时廖立意在
言外
.
认 为关羽之 死
,
刘备故意置之死地
,
称
关羽为
“
关 侯
”
即 含有惋惜之意
,
否则很难 成
为
‘’诽谤 先帝”
的罪 名之一
。
我以为章太炎的
论断很有见地
,
主要根据即在这里
,
不过不惜
以荆 州
“
假手于吴人
.
以陨关羽之命
”的,
不是
者葛亮
,
而应该是
“
恩若兄弟
”
的刘备
。
《三国志
·
蜀志
·
张飞传》说
:
“
(关)羽善待
士卒而骄于士大 夫
”。
同书《吴志
·
吕蒙传》注
引《 江表传》 说
:“
(关羽)梗亮 有雄气
,
然性 颇
自负
,
好陵人
。”
同 书(陆逊传》也说
:“
(关)羽
矜其骄气
,
陵栋于人
,
始有大功
,
志骄 意逸
。”
所谓
“骄
于士大夫
”、“性颇 自负,
好陵人
”
,
“矜
其骄气
,
陵栋于人
”,
这是当时人们的共识
,
也
是关羽最 大的弱点
,
如前所说
,
关羽曾骂孙 权
为
“
猪子
”,
即 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
不但对敌
人
,
关羽的
“骄气”
还 发泄在 同一营垒的人们
身上
,
甚至在刘备身上
。
建安二十四年( 2 19年)
,
刘 备 自称 汉 中
王
,
以关羽为前将军
,
张飞为右将军
,
马超 为
左将军
,
黄忠为后将军
。
当马超 前来归附之
际
,
刘备加以重用
,
关羽已经不满
。
(三国志
·
蜀 志
·
关羽传》 说
:
“
(关)羽闻马超 来降
.
旧非故人
.
羽书与
诸葛亮
,
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
亮知羽护前
,
乃
答之日
:‘孟
起( 马超)兼资文武
,
雄烈过人
,
一
世之杰
,
鲸(布)
、
彭(越)之徒
,
当与 益德〔张
飞)并 驱争先
,
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
羽美
须髯
,
故亮谓之
‘髯’。
羽省书大悦
、
以示宾
客
。”
由于诸葛亮的协调
,
关羽对于刘备重 用马超
的不满得以缓解
。
到了刘 备重用黄忠为后将
军
,
又引起关羽更大的不满
。
《三国志
·
蜀 志
·
黄忠传)说
:
“
是岁
.
先主(刘备)为汉中王
,
欲用 (黄)
忠为后将军
,
诸葛亮说先主曰
:
‘忠之名望
,
素
非关( 羽 )
、
马 (超)之伦 也
,
而今便 令同列
。
马
、
张(飞)在近
,
亲见其功
,
尚可喻指
.
关遥 闻
之
.
恐必 不悦
,
得无不可乎!
’先主曰:’
吾自当
解之
。’”
对于刘备将黄忠的地 位提高 到与关羽同列
,
诸葛亮也 感到会激起 关羽的 愤怒
,
自己也 很
《旭书》第三十六《正葛》
,
《 检论》改摘名 为 (思落》
.
将荆
州之失归结为刘 备的
“砚
慢
’。
见(章太炎全集》 第三
册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 84
年出版
。
59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