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三国志》 ,就不可能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 。 “ 《三国演义》以蜀汉兴亡
为主线,不仅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光彩照人的主角,塑造了刘关张、
赵云等典型形象,而且以生动传神的文笔,描写了许多益州人士” ,益州人
士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巴蜀人士。其中有的人籍贯本来在其他州郡,早
年来到益州的,如法正、董允、费祎、邓芝、李严等;有的则是土生土长
的益州本地人,如秦宓、谯周、严颜、王平、马忠等等。这实际上为今天
的巴蜀人民留下了一幅幅精彩的古代乡贤画像。沈伯俊先生在该书中还指
出: “三国文化对巴蜀地区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主要体现在
“三国遗迹巴蜀多” 、 “三国传说缀满巴山蜀水” 、 “三国文化对巴蜀地区的
社会生活和民众心理也产生了巨大而深广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这些介绍
和论述,可以说充分体现了沈伯俊先生的学识渊博、思维清晰,对很多重
要的三国遗址都作过实地考察,所以,在研究相关三国遗址的时候才能胸
有全图,不遗不漏,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第四, 长期关注《三国演义》的改编与再创作,并且对许多作品给予
了热情的客观的评论。
在这方面,学术界可能没有人比沈伯俊先生持续关注的时间更长,视
野更宽,投入精力更多。沈伯俊和谭良啸先生共同完成的《三国演义大辞
典》 ,可以说“是《三国演义》的信息库, 《三国演义》研究成果的集大成,
《三国演义》今后研究的新的出发点,为《三国》爱好者和研究者所必读” 。
(18)其中正文的第三部分即是“改编与再创作” ,该部分据“凡例”可知,
收有 418 条(19) ,基本上全面地介绍了根据《三国演义》改编或受其影响
而再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包括戏曲、小说、曲艺、电影、广播剧、电视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