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当下,应当不会有人再阐发诸葛亮保刘保蜀之举系
阻挡历史发展的车轮之类高论。
在入世姿态之外,诸葛亮还表现出儒家重情而轻利的一面。在老王看
来,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闪亮出山,是在充足的铺垫之后的必然结
果。如果从阅读心理看,估计到这火候他还不出山的话,连古代的广大读
者朋友都不干了。本来,罗贯中写小说(专家们早有定论, 《三国演义》是
在当时民间流行的故事以及多种相关话本的基础上整合完成) 的首要目的,
便是对读者服务(这颇符合咱们当代的“二为”方针哪) ,他先得把读者包
括听众哄开心了才行,然后才会适当考虑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真实,毕
竟写书不是为了挨骂。刘备与诸葛亮顺利联手这一情节,倘从人生成功说
的角度说,其实是一场十分成功的双向选择。也是由于《三国演义》一书
众多性格各异又故事精彩的人物的存心,才会出现前几年格外火爆的《水
煮三国》那本专给青年人励志的职场读物。只是,从职场成功角度来看刘、
诸葛联手,终是过于功利化。以老王的眼光来看,诸葛亮毅然出山,应当
是以被刘备人格所打动为前提的,为情所动,这对智者而言着实难得,却
也十分合逻辑。
客观地说,以诸葛亮那般精通术数的本领,自己出山之后最终将走向
何方、究竟能助刘家皇叔多大的臂力,早在刘备一顾二顾之时,他老先生
躺在里屋沙发上随手揲上一局卦,也就乩得分晓,但他愣是毅然出山,这
里面,也暗合了儒家精神里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劲头。否则投到
曹氏阵营,保管他事半功倍,加官封侯不在话下,曹操的那些高参哪里是
他的对手呢。诸葛亮舍曹氏而取刘氏,正是显出了做人的高洁。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