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诸葛亮:文人的白日梦
(0 次评价)4213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诸葛亮投身刘皇叔阵营伊始,便毫无保留,正可以借后人诗句“投身 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来作评,别管是革谁的命吧,总之是全须 全尾没有一点自私,尽数付与蜀国的大业,出身未捷,死而后已。以其生 命最后阶段“六出祁山”为标志的北伐失败来说,纵算在蜀国国力不厚、 人才不广的背景下进行,但导致失败的原因也十分偶然,往往只是粮草不 继以及在个别战斗环节上个别将领执行他的战术有偏差所致, 功败于垂成。 老王认真阅读和分析之后的结论是,诸葛亮在北伐期间为战胜曹魏创造了 基本条件,他曾以武器装备的技术革新来部分弥补兵力不足的致命劣势, 比如他制作一弩十发的连弩,使其成为极具威力的远射武器,还积极运用 火炮,发挥火炮的威力(平南中之乱、火烧上方谷) ,同时认真研究后勤保 障,发明木牛流马,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军粮保证率。看,这是否可 以说诸葛亮代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呢? 写到这里回头看一下,自己是头脑单纯地立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 情节来说事,论证还算诚实,不足之处在于有些上纲上线为诸葛亮拔高。 近读朱多锦先生《诸葛亮文学人物形象批判》 ,文中的诸多新鲜见解扑 面而来,初读之下已是收益良多,正欲再读三读,被吾友王桃花劈手抢去, 看了两天回来报告我说:此文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读书方式, 即将文学虚构情节与历史真实混为一谈的读书法,并且拿辩证唯物主义的 历史评价标准,去套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小说人物,然后回过头来板起 面孔来说事论理。 朱先生有一段为《三国演义》及诸葛亮盖棺论定(这样说,好像死诸 葛吓死活仲达之后一直敞着棺材口迄今没盖上似的)的评价: “一部《三国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9:00 , Processed in 0.73450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