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钟惺《三国演义》评点的理论内涵
(0 次评价)5152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 忠义,也就是他自己的价值观,对待君主要忠心,对待朋友、恩人要仁义。 在评点中,钟惺着重正面弘扬这一标准,在许多人物身上都突出了这一价 值标准。钟惺认为忠和义是不容侵犯的, “云长义气深重,孟德素敬服之, 然百般奉承,不能得他一降,可见忠义既立,奸邪无所用也。 ”[3](P268) 钟惺把忠义这个道德标准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 “人只有‘忠义’二字千古 不磨,华容道上放释曹操,为义迫也。故史亦曰:关羽报效曹公,张飞义 释严颜,二将并有国士之风” 。[3](P526) 当然,钟惺对忠义这一道德标准,也是辩证地看待的,没有一概而论。 钟惺能够从大局出发,客观地评价和判定人物。 “王经母子,世以王陵母子 比之。不知王陵母子,汉之忠也;王经母子,特操之忠耳,安可同类而共 褒之?”[3](P1196)对于愚忠效主,俯首帖耳之辈,钟惺没有一概褒扬, 而是明确地指出这些人的“忠”盲目不分对象,是不值得提倡的。 2.体现因果观念 因果报应,或称果报,是对中国人产生很大影响的佛家基本教义,因 果报应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作家,而且又常常由作家的心灵之镜透 射到古代叙事作品之中。甚至,这种意识客观上已凝固成民族的文化心理 结构,渗透到作品的深层。现实中的不幸遭遇曾使钟惺潜心佛法,佛法中 的轮回思想以及因果报应也深刻地影响了钟惺。 “曹操带剑上殿,司马师亦 带剑上殿;曹操弑伏后,司马师亦弑张后,曹操废张后,曹操废献帝,司 马师亦废芳立髦。自作自受,报应分明,始见天网疏而不漏。 ”[3](P1151) 钟惺对人物的评价爱恨分明,界限清楚,对于“老瞒”的奸狡,钟惺更是 多加笔墨来谴责。曹芳被废,钟惺认为是曹操废汉献帝而种下的恶果,也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21:35 , Processed in 0.7573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