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再评《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
(0 次评价)6111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野的时候,新野百姓作童谣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处,民丰足。” 曹操奔袭新野,刘备、诸葛亮巧施妙计,击退曹操大兵,终于保持了一方 平安,于是新野百姓遮道而拜:“吾属全身,皆使君得贤人之力也。”可 见,广大的人民群众非但没有成为政治生活的主体,反而常常成为政治生 活的受害者,他们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安系在少数英雄人物身上。天下不是 “天下人”之天下,而是少数英雄人物的天下,英雄成了“天下人”的救 世主,“天下人”则是英雄的附庸。所谓“天下事在我!”(董卓) 在曹操、董卓那样的奸雄那里,人民成为草芥;那么在刘备这样的仁 慈明君那里,人民群众也许可以显示其自身的力量和价值了?不是的。他 们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赐与和接受的关系, 人民群众仍是一种消极的存在。 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关系的表面和谐就被打破了,人民群众仍然是 多余的累赘,甚至妨害了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第四十一回叙刘备携民渡江, 烧新野弃樊城,入襄阳,败走江陵,裹挟民众十万迤逦而行,终于被曹兵 赶上。虽因赵子龙一身是胆,于百万曹兵中纵横驰聘,力斩敌将五十余员; 张翼德声若奔雷,于当阳长坂桥头喝退曹兵;但刘备毕竟惨遭损兵折将、 妻离子散的败绩。显然,刘备惨败的原因,正在于十万民众的负担,没有 这一巨大的牵累,刘备完全可以顺利突围;而如果他们具有一定的力量, 人自为战,共抗强敌,则刘备完全可以反败为胜。后来赤壁大战,诸葛亮 出使东吴,联吴抗曹,东吴谋士即以此败为笑柄,讥讽诸葛亮;诸葛亮便 以“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刘备“不忍弃之”,“甘与同 败”云云,振振有辞,舌战群儒。虽然作品的目的是在以刘备的败绩来显 其“宽仁厚德”的品质,诸葛亮敏锐犀利、善于反败为胜的辩才,但其中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5:14 , Processed in 0.67434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