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再评《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
(0 次评价)6113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基本看法已昭然若揭了。人民群众成了不折不扣 的“惰性物质”,与曹操、董卓把人民群众视为“小民”、群氓,其实没 有本质的差别。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V不仅表现在对英雄的歌颂,对人民 群众的轻视,更主要的还表现在对黄巾起义的态度上,东汉末年的黄巾起 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变,提供了历史发展的大契机,也是《三国演义》 得以展开的历史大背景。因为赵个三谷的历史,都是在黄蕉起义有力地打 击、瓦解了东汉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然而作品无视了黄巾起义的历 史必然性和推动历史进程的巨大作用,把起义的原因,归结为大平道人的 个人欲望,所谓汉室暗弱,“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也无视黄巾 起义军的浩荡烽火,只凭一纸朝廷文书、各路王师举兵征讨,纷纷告捷, 黄巾虽曰“贼兵势大”,“官军望风而靡”,但毕竟是乌合之众,无帅之 兵,一触即溃,很快便被斩尽杀绝了。 凡此种种,都说明《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是客观存在,由此 更显示出这也是评价作品的一个不可回避而又事关宏旨的关键问题。 二 一般来说,如果将《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作为一种历史观, 那么,其思想上的偏颇,便被认为是不言而喻的。普列汉诺夫在《论个人 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中明确指出:只有生产力才是人类历史运动的终极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英雄人物受生产关系的 制约,只能改变“历史事实的个别外貌以及各个事变的某些局部后果,但 他们终究不能改变由别的力量决定的事变的一般方向”,“不能随意拨快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9:03 , Processed in 0.6887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