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人怎么可能无声无息地把猪“缚”于“厨下”呢?作者没有交代,这也许
是罗贯中的“有意”疏忽。假如让操、宫二人听到了猪叫,他们也许就不
会误杀人,不误杀吕家人,他们就不会看到“缚一猪欲杀” ,就不会“急出
庄上马而行” ,曹操就不会杀沽酒回来的唯一“活口”吕伯奢,陈宫就不会
指责曹操,曹操也就不会因这指责而说出那段“经典名言” ,这段著名的情
节也就不会产生令人震撼、使人感叹的阅读效果。
质疑之三:曹操“飞奔谯郡”的路线对吗?《三国演义》写曹操刺卓
未遂,向东“飞奔谯郡”的路线是:京师洛阳→中牟县→成皋→谯郡。这
条向东回“谯郡”的路线很有问题,我们如果对照地图、参照古今的地理
位置, 就不难发现: 京师洛阳在最西边, 洛阳往东的第一站应该是成皋 (即
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 ,第二站是中牟县(即今河南省中牟县) ,最后到
操故里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 ,即正确路线应该是:京师洛阳→成皋→中
牟县→谯郡。可见,罗贯中所设计的路线,是让曹操先到中牟县,然后“有
意”要曹操弯回成皋,杀了吕伯奢一家,再回谯郡,这个结论岂不荒谬?!
罗贯中显然忽略了这个路线的设计。
质疑之四:陈宫能做“证人”吗?我国古今律法,有两个几乎成为惯
例的原则:一是无人起诉的案件根本就无法立案;二是没有证据的杀人案
也是无法定罪的。罗贯中是深知律法这两个惯例的,因此,他设计曹操误
杀吕伯奢的情节时,不仅让曹操杀了吕家 8 口人,而且还让曹操把吕家剩
下的唯一“活口”吕伯奢也杀掉了,使吕家无法告官,这种设计实际上也
非常符合曹操奸诈多疑的性格特征;而更有意思的是罗贯中让“中牟县令”
陈宫当了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的全过程的“证人” 。
打分:
0 星